同济大学团队关于连续域中法布里-珀罗束缚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应用物理评论》

看不見的法師
发布: 2025-03-31 23:16:26
原创
224人浏览过

同济大学团队突破性地实现了对法布里-珀罗连续域束缚态(fp-bics)共振的定向操控,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物理评论》期刊。该研究揭示了fp-bics共振特性与器件结构参数间的关键联系,为其在光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AI 智能聊天, 问答助手, AI 智能搜索, 免费无限量使用 DeepSeek R1 模型☜☜☜

同济大学团队关于连续域中法布里-珀罗束缚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应用物理评论》

连续域束缚态(BICs)因其理论上无限大的品质因子(Q因子),有望在超表面领域实现极端场增强效应。然而,对称保护BICs的应用受限于其难以被远场激发。而FP-BICs作为另一类BICs,其Q因子演化规律尚不明确,阻碍了其发展。

同济大学团队关于连续域中法布里-珀罗束缚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应用物理评论》

图1. FP-BICs理论模型及Q因子演化规律

该团队构建了一个层间耦合谐振子模型(图1a),推导出了FP-BICs的Q因子与相位失谐、频率失谐以及非辐射衰减率之间的定量关系(图1b, 1d),实现了对FP-BICs谐振的精准调控(图1c)。 研究人员利用超表面和多层膜构建的多层膜超表面结构(图2a)验证了理论模型。通过改变间隔层厚度模拟相位失谐(图2b),改变超表面单元半径模拟频率失谐(图2c),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高度吻合(图2d)。

奇域
奇域

奇域是一个专注于中式美学的国风AI绘画创作平台

奇域 30
查看详情 奇域

同济大学团队关于连续域中法布里-珀罗束缚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应用物理评论》

图2. 基于多层膜超表面的Q因子实验验证

实验中,研究团队还验证了频率失谐对准FP-BIC谐振频率和Q因子的影响,测得最大Q因子高达610。该研究首次阐明了FP-BICs Q因子与结构参数间的内在联系,为FP-BICs共振的定向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为BICs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望推动相关领域的新应用。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博士研究生饶晓峰、何涛助理教授、博士研究生李程峰;共同通讯作者为同济大学何涛助理教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屈继峰研究员、同济大学程鑫彬教授。其他主要贡献者包括钮信尚、冯超、董思禹、朱静远、魏泽勇、施宇智和王占山等。

以上就是同济大学团队关于连续域中法布里-珀罗束缚态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应用物理评论》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举报中心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