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python中的缺失值常用方法包括识别、删除和填充。首先使用df.isnull().sum()或missingno库识别缺失值;其次若缺失比例高可用df.dropna()删除行或列;最后可用fillna()填充,如固定值、前后向填充、均值中位数众数填充及插值法;此外可提取是否缺失作为新特征或使用多重插补法提升精度。

处理Python中的缺失值是数据清洗中最常见的任务之一。如果不妥善处理,缺失值会影响分析结果甚至导致模型训练失败。常用的工具包括Pandas库,它提供了多种灵活的方法来识别、删除或填充缺失值。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首先要确认数据中是否存在缺失值。Pandas使用NaN(Not a Number)表示缺失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检查:
isnull().sum() 可以快速查看每一列的缺失值数量。isnull().any() 判断是否有缺失值存在。missingno 库生成矩阵图或条形图,这对判断缺失模式很有帮助。例如: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import pandas as pd
df = pd.read_csv('data.csv')
print(df.isnull().sum())如果某列或某行缺失比例很高(比如超过80%),直接删除可能是最省事的做法。Pandas的dropna()函数可以实现这个功能。
常用方式包括:
df.dropna():默认删除所有包含缺失值的行。df.dropna(axis=1):删除含有缺失值的列。df.dropna(thresh=5):保留至少有5个非空值的行。不过要注意,这种方式可能会丢失大量有效数据,因此只建议在缺失严重或对分析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使用。
更常见的做法是用某种方式“补全”缺失值。Pandas的fillna()函数非常灵活,支持多种填充策略:
固定值填充:如用0或某个特定字符串填充,适用于已知默认值的情况。
df.fillna(0, inplace=True)
前向填充或后向填充:适合时间序列数据,用前面或后面的值填补。
df.fillna(method='ffill', inplace=True) # 前向填充
均值、中位数、众数填充:数值型数据常用平均值或中位数,类别型数据则用众数。
df['age'].fillna(df['age'].mean(), inplace=True)
插值法:比如线性插值、多项式插值等,适合连续型数据。
df.interpolate(method='linear', inplace=True)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具体选哪种要看数据特征和业务背景。
有时候缺失本身也携带信息,这时候可以把是否缺失作为一个特征提取出来。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数据集中“收入”字段有很多缺失,但你知道某些群体更容易不填写收入信息,那么你可以创建一个新列income_missing来标记是否缺失:
df['income_missing'] = df['income'].isnull().astype(int)
这样即使你后面用0填充了income,模型也能知道哪些是原始缺失的数据。
此外,多重插补(Multiple Imputation)也是一种进阶方法,比如使用sklearn的SimpleImputer或者fancyimpute库中的算法进行更精确的填补。
基本上就这些方法了。缺失值处理看似简单,但实际应用时需要结合数据情况和分析目标仔细考虑,否则很容易忽略关键细节。
以上就是Python数据清洗 Python缺失值处理方法总结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