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书线性回归-PaddlePaddle版(第一课)

P粉084495128
发布: 2025-08-01 13:46:29
原创
456人浏览过
本文围绕线性回归展开,介绍其基本元素,包括线性模型、损失函数、解析解、随机梯度下降及预测应用,还涉及矢量化加速以提升效率,解释了正态分布与平方损失的关联,并将线性回归视为单层神经网络,展现从线性回归到深度网络的过渡。

☞☞☞AI 智能聊天, 问答助手, AI 智能搜索, 免费无限量使用 DeepSeek R1 模型☜☜☜

花书线性回归-paddlepaddle版(第一课) - php中文网

花书线性回归-PaddlePaddle版(第一课)

回归(regression)是能为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建模的一类方法。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回归经常用来表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在机器学习领域中的大多数任务通常都与预测(prediction)有关。 当我们想预测一个数值时,就会涉及到回归问题。 常见的例子包括:预测价格(房屋、股票等)、预测住院时间(针对住院病人等)、 预测需求(零售销量等)。 但不是所有的预测都是回归问题。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介绍分类问题。分类问题的目标是预测数据属于一组类别中的哪一个。

一、线性回归的基本元素

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它在回归的各种标准工具中最简单而且最流行。 线性回归基于几个简单的假设: 首先,假设自变量xx和因变量yy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即yy可以表示为xx中元素的加权和,这里通常允许包含观测值的一些噪声; 其次,我们假设任何噪声都比较正常,如噪声遵循正态分布。

为了解释线性回归,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 我们希望根据房屋的面积(平方英尺)和房龄(年)来估算房屋价格(美元)。 为了开发一个能预测房价的模型,我们需要收集一个真实的数据集。 这个数据集包括了房屋的销售价格、面积和房龄。 在机器学习的术语中,该数据集称为训练数据集(training data set) 或训练集(training set)。 每行数据(比如一次房屋交易相对应的数据)称为样本(sample), 也可以称为数据点(data point)或数据样本(data instance)。 我们把试图预测的目标(比如预测房屋价格)称为标签(label)或目标(target)。 预测所依据的自变量(面积和房龄)称为特征(feature)或协变量(covariate)。

通常,我们使用nn来表示数据集中的样本数。 对索引为ii的样本,其输入表示为x(i)=[x1(i),x2(i)]x(i)=[x1(i),x2(i)]⊤, 其对应的标签是y(i)y(i)。

1.线性模型

线性假设是指目标(房屋价格)可以表示为特征(面积和房龄)的加权和,如下面的式子:

price=wareaarea+wageage+b.price=warea⋅area+wage⋅age+b.

:eqlabel:eq_price-area

:eqref:eq_price-area中的wareawarea和wagewage 称为权重(weight),权重决定了每个特征对我们预测值的影响。 bb称为偏置(bias)、偏移量(offset)或截距(intercept)。 偏置是指当所有特征都取值为0时,预测值应该为多少。 即使现实中不会有任何房子的面积是0或房龄正好是0年,我们仍然需要偏置项。 如果没有偏置项,我们模型的表达能力将受到限制。 严格来说, :eqref:eq_price-area是输入特征的一个 仿射变换(affine transformation)。 仿射变换的特点是通过加权和对特征进行线性变换(linear transformation), 并通过偏置项来进行平移(translation)。

给定一个数据集,我们的目标是寻找模型的权重ww和偏置bb, 使得根据模型做出的预测大体符合数据里的真实价格。 输出的预测值由输入特征通过线性模型的仿射变换决定,仿射变换由所选权重和偏置确定。

而在机器学习领域,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高维数据集,建模时采用线性代数表示法会比较方便。 当我们的输入包含dd个特征时,我们将预测结果y^y^ (通常使用“尖角”符号表示yy的估计值)表示为:

y^=w1x1+...+wdxd+b.y^=w1x1+...+wdxd+b.

将所有特征放到向量xRdx∈Rd中, 并将所有权重放到向量wRdw∈Rd中, 我们可以用点积形式来简洁地表达模型:

y^=wx+b.y^=w⊤x+b.

:eqlabel:eq_linreg-y

在 :eqref:eq_linreg-y中, 向量xx对应于单个数据样本的特征。 用符号表示的矩阵XRn×dX∈Rn×d 可以很方便地引用我们整个数据集的nn个样本。 其中,XX的每一行是一个样本,每一列是一种特征。

对于特征集合XX,预测值y^Rny^∈Rn 可以通过矩阵-向量乘法表示为:

y^=Xw+by^=Xw+b

这个过程中的求和将使用广播机制 (广播机制在 :numref:subsec_broadcasting中有详细介绍)。 给定训练数据特征XX和对应的已知标签yy, 线性回归的目标是找到一组权重向量ww和偏置bb: 当给定从XX的同分布中取样的新样本特征时, 这组权重向量和偏置能够使得新样本预测标签的误差尽可能小。

虽然我们相信给定xx预测yy的最佳模型会是线性的, 但我们很难找到一个有nn个样本的真实数据集,其中对于所有的1in1≤i≤n,y(i)y(i)完全等于wx(i)+bw⊤x(i)+b。 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手段来观察特征XX和标签yy, 都可能会出现少量的观测误差。 因此,即使确信特征与标签的潜在关系是线性的, 我们也会加入一个噪声项来考虑观测误差带来的影响。

在开始寻找最好的模型参数(model parameters)ww和bb之前, 我们还需要两个东西: (1)一种模型质量的度量方式; (2)一种能够更新模型以提高模型预测质量的方法。

2.损失函数

在我们开始考虑如何用模型拟合(fit)数据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拟合程度的度量。 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能够量化目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距。 通常我们会选择非负数作为损失,且数值越小表示损失越小,完美预测时的损失为0。 回归问题中最常用的损失函数是平方误差函数。 当样本ii的预测值为y^(i)y^(i),其相应的真实标签为y(i)y(i)时, 平方误差可以定义为以下公式:

l(i)(w,b)=12(y^(i)y(i))2.l(i)(w,b)=21(y^(i)−y(i))2.

常数1221不会带来本质的差别,但这样在形式上稍微简单一些 (因为当我们对损失函数求导后常数系数为1)。 由于训练数据集并不受我们控制,所以经验误差只是关于模型参数的函数。 为了进一步说明,来看下面的例子。 我们为一维情况下的回归问题绘制图像,如 :numref:fig_fit_linreg所示。

花书线性回归-PaddlePaddle版(第一课) - php中文网        

由于平方误差函数中的二次方项, 估计值y^(i)y^(i)和观测值y(i)y(i)之间较大的差异将导致更大的损失。 为了度量模型在整个数据集上的质量,我们需计算在训练集nn个样本上的损失均值(也等价于求和)。

L(w,b)=1ni=1nl(i)(w,b)=1ni=1n12(wx(i)+by(i))2.L(w,b)=n1i=1∑nl(i)(w,b)=n1i=1∑n21(w⊤x(i)+b−y(i))2.

在训练模型时,我们希望寻找一组参数(w,bw∗,b∗), 这组参数能最小化在所有训练样本上的总损失。如下式:

w,b=w,b L(w,b).w∗,b∗=w,bargmin L(w,b).

3.解析解

线性回归刚好是一个很简单的优化问题。 与我们将在本书中所讲到的其他大部分模型不同,线性回归的解可以用一个公式简单地表达出来, 这类解叫作解析解(analytical solution)。 首先,我们将偏置bb合并到参数ww中,合并方法是在包含所有参数的矩阵中附加一列。 我们的预测问题是最小化yXw2∥y−Xw∥2。 这在损失平面上只有一个临界点,这个临界点对应于整个区域的损失极小点。 将损失关于ww的导数设为0,得到解析解:

w=(XX)1Xy.w∗=(X⊤X)−1X⊤y.

像线性回归这样的简单问题存在解析解,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存在解析解。 解析解可以进行很好的数学分析,但解析解对问题的限制很严格,导致它无法广泛应用在深度学习里。

4.随机梯度下降

即使在我们无法得到解析解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可以有效地训练模型。 在许多任务上,那些难以优化的模型效果要更好。 因此,弄清楚如何训练这些难以优化的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本书中我们用到一种名为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的方法, 这种方法几乎可以优化所有深度学习模型。 它通过不断地在损失函数递减的方向上更新参数来降低误差。

梯度下降最简单的用法是计算损失函数(数据集中所有样本的损失均值) 关于模型参数的导数(在这里也可以称为梯度)。 但实际中的执行可能会非常慢:因为在每一次更新参数之前,我们必须遍历整个数据集。 因此,我们通常会在每次需要计算更新的时候随机抽取一小批样本, 这种变体叫做小批量随机梯度下降(minibatch 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

在每次迭代中,我们首先随机抽样一个小批量BB, 它是由固定数量的训练样本组成的。 然后,我们计算小批量的平均损失关于模型参数的导数(也可以称为梯度)。 最后,我们将梯度乘以一个预先确定的正数ηη,并从当前参数的值中减掉。

我们用下面的数学公式来表示这一更新过程(∂表示偏导数):

(w,b)(w,b)ηBiB(w,b)l(i)(w,b).(w,b)←(w,b)−∣B∣ηi∈B∑∂(w,b)l(i)(w,b).

飞桨PaddlePaddle
飞桨PaddlePaddle

飞桨PaddlePaddle开发者社区与布道,与社区共同进步

飞桨PaddlePaddle 12
查看详情 飞桨PaddlePaddle

总结一下,算法的步骤如下: (1)初始化模型参数的值,如随机初始化; (2)从数据集中随机抽取小批量样本且在负梯度的方向上更新参数,并不断迭代这一步骤。 对于平方损失和仿射变换,我们可以明确地写成如下形式:

wwηBiBwl(i)(w,b)=wηBiBx(i)(wx(i)+by(i)),bbηBiBbl(i)(w,b)=bηBiB(wx(i)+by(i)).wb←w−∣B∣ηi∈B∑∂wl(i)(w,b)=w−∣B∣ηi∈B∑x(i)(w⊤x(i)+b−y(i)),←b−∣B∣ηi∈B∑∂bl(i)(w,b)=b−∣B∣ηi∈B∑(w⊤x(i)+b−y(i)).

公式 :eqref:eq_linreg_batch_update中的ww和xx都是向量。 在这里,更优雅的向量表示法比系数表示法(如w1,w2,,wdw1,w2,…,wd)更具可读性。 B∣B∣表示每个小批量中的样本数,这也称为批量大小(batch size)。 ηη表示学习率(learning rate)。 批量大小和学习率的值通常是手动预先指定,而不是通过模型训练得到的。 这些可以调整但不在训练过程中更新的参数称为超参数(hyperparameter)。 调参(hyperparameter tuning)是选择超参数的过程。 超参数通常是我们根据训练迭代结果来调整的, 而训练迭代结果是在独立的验证数据集(validation dataset)上评估得到的。

在训练了预先确定的若干迭代次数后(或者直到满足某些其他停止条件后), 我们记录下模型参数的估计值,表示为w^,b^w^,b^。 但是,即使我们的函数确实是线性的且无噪声,这些估计值也不会使损失函数真正地达到最小值。 因为算法会使得损失向最小值缓慢收敛,但却不能在有限的步数内非常精确地达到最小值。

线性回归恰好是一个在整个域中只有一个最小值的学习问题。 但是对于像深度神经网络这样复杂的模型来说,损失平面上通常包含多个最小值。 深度学习实践者很少会去花费大力气寻找这样一组参数,使得在训练集上的损失达到最小。 事实上,更难做到的是找到一组参数,这组参数能够在我们从未见过的数据上实现较低的损失, 这一挑战被称为泛化(generalization)。

5.用模型进行预测

给定“已学习”的线性回归模型w^x+b^w^⊤x+b^,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房屋面积x1x1和房龄x2x2来估计一个(未包含在训练数据中的)新房屋价格。 给定特征估计目标的过程通常称为预测(prediction)或推断(inference)。

本书将尝试坚持使用预测这个词。 虽然推断这个词已经成为深度学习的标准术语,但其实推断这个词有些用词不当。 在统计学中,推断更多地表示基于数据集估计参数。 当深度学习从业者与统计学家交谈时,术语的误用经常导致一些误解。

二、矢量化加速

在训练我们的模型时,我们经常希望能够同时处理整个小批量的样本。 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我们对计算进行矢量化, 从而利用线性代数库,而不是在Python中编写开销高昂的for循环)。

In [1]
%matplotlib inlineimport mathimport time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paddle
登录后复制
   

为了说明矢量化为什么如此重要,我们考虑(对向量相加的两种方法)。 我们实例化两个全为1的10000维向量。 在一种方法中,我们将使用Python的for循环遍历向量; 在另一种方法中,我们将依赖对+的调用。

In [2]
n = 10000a = paddle.ones([n])
b = paddle.ones([n])
登录后复制
   

由于在本书中我们将频繁地进行运行时间的基准测试,所以[我们定义一个计时器]:

In [3]
class Timer:  #@save
    """记录多次运行时间。"""
    def __init__(self):
        self.times = []
        self.start()    def start(self):
        """启动计时器。"""
        self.tik = time.time()    def stop(self):
        """停止计时器并将时间记录在列表中。"""
        self.times.append(time.time() - self.tik)        return self.times[-1]    def avg(self):
        """返回平均时间。"""
        return sum(self.times) / len(self.times)    def sum(self):
        """返回时间总和。"""
        return sum(self.times)    def cumsum(self):
        """返回累计时间。"""
        return np.array(self.times).cumsum().tolist()
登录后复制
   

现在我们可以对工作负载进行基准测试。

首先,[我们使用for循环,每次执行一位的加法]。

In [4]
c = paddle.zeros([n])
timer = Timer()for i in range(n):
    c[i] = a[i] + b[i]f'{timer.stop():.5f} sec'
登录后复制
       
'0.85271 sec'
登录后复制
               

(或者,我们使用重载的+运算符来计算按元素的和)。

In [5]
timer.start()
d = a + bf'{timer.stop():.5f} sec'
登录后复制
       
'0.01487 sec'
登录后复制
               

结果很明显,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快得多。 矢量化代码通常会带来数量级的加速。 另外,我们将更多的数学运算放到库中,而无须自己编写那么多的计算,从而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

三、正态分布与平方损失

接下来,我们通过对噪声分布的假设来解读平方损失目标函数。

正态分布和线性回归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也称为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 最早由德国数学家高斯(Gauss)应用于天文学研究。 简单的说,若随机变量xx具有均值μμ和方差σ2σ2(标准差σσ),其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如下:

p(x)=12πσ2exp(12σ2(xμ)2).p(x)=2πσ21exp(−2σ21(x−μ)2).

下面[我们定义一个Python函数来计算正态分布]。

In [6]
def normal(x, mu, sigma):
    p = 1 / math.sqrt(2 * math.pi * sigma**2)    return p * np.exp(-0.5 / sigma**2 * (x - mu)**2)
登录后复制
   
In [18]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from IPython import displaydef use_svg_display():
    """Use the svg format to display a plot in Jupyter.

    Defined in :numref:`sec_calculus`"""
    display.set_matplotlib_formats('svg')def set_axes(axes, xlabel, ylabel, xlim, ylim, xscale, yscale, legend):
    """Set the axes for matplotlib.

    Defined in :numref:`sec_calculus`"""
    axes.set_xlabel(xlabel)
    axes.set_ylabel(ylabel)
    axes.set_xscale(xscale)
    axes.set_yscale(yscale)
    axes.set_xlim(xlim)
    axes.set_ylim(ylim)    if legend:
        axes.legend(legend)
    axes.grid()    
def set_figsize(figsize=(3.5, 2.5)):
    """Set the figure size for matplotlib.

    Defined in :numref:`sec_calculus`"""
    use_svg_display()
    plt.rcParams['figure.figsize'] = figsize
登录后复制
   
In [19]
def plot(X, Y=None, xlabel=None, ylabel=None, legend=None, xlim=None,
         ylim=None, xscale='linear', yscale='linear',
         fmts=('-', 'm--', 'g-.', 'r:'), figsize=(3.5, 2.5), axes=None):
    """Plot data points.

    Defined in :numref:`sec_calculus`"""
    if legend is None:
        legend = []

    set_figsize(figsize)
    axes = axes if axes else plt.gca()    # Return True if `X` (tensor or list) has 1 axis
    def has_one_axis(X):
        return (hasattr(X, "ndim") and X.ndim == 1 or isinstance(X, list)                and not hasattr(X[0], "__len__"))    if has_one_axis(X):
        X = [X]    if Y is None:
        X, Y = [[]] * len(X), X    elif has_one_axis(Y):
        Y = [Y]    if len(X) != len(Y):
        X = X * len(Y)
    axes.cla()    for x, y, fmt in zip(X, Y, fmts):        if len(x):
            axes.plot(x, y, fmt)        else:
            axes.plot(y, fmt)
    set_axes(axes, xlabel, ylabel, xlim, ylim, xscale, yscale, legend)
登录后复制
   

我们现在(可视化正态分布)。

In [20]
# 再次使用numpy进行可视化x = np.arange(-7, 7, 0.01)# 均值和标准差对params = [(0, 1), (0, 2), (3, 1)]

plot(x, [normal(x, mu, sigma) for mu, sigma in params], xlabel='x',
         ylabel='p(x)', figsize=(4.5, 2.5),
         legend=[f'mean {mu}, std {sigma}' for mu, sigma in params])
登录后复制
       
/opt/conda/envs/python35-paddle120-env/lib/python3.7/site-packages/ipykernel_launcher.py:7: DeprecationWarning: `set_matplotlib_formats` is deprecated since IPython 7.23, directly use `matplotlib_inline.backend_inline.set_matplotlib_formats()`
  import sys
登录后复制
       
<Figure size 324x180 with 1 Axes>
登录后复制
               

就像我们所看到的,改变均值会产生沿xx轴的偏移,增加方差将会分散分布、降低其峰值。

均方误差损失函数(简称均方损失)可以用于线性回归的一个原因是: 我们假设了观测中包含噪声,其中噪声服从正态分布。 噪声正态分布如下式:

y=wx+b+ϵ,y=w⊤x+b+ϵ,

其中,ϵN(0,σ2)ϵ∼N(0,σ2)。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写出通过给定的xx观测到特定yy的似然(likelihood):

P(yx)=12πσ2exp(12σ2(ywxb)2).P(y∣x)=2πσ21exp(−2σ21(y−w⊤x−b)2).

现在,根据极大似然估计法,参数ww和bb的最优值是使整个数据集的似然最大的值:

P(yX)=i=1np(y(i)x(i)).P(y∣X)=i=1∏np(y(i)∣x(i)).

根据极大似然估计法选择的估计量称为极大似然估计量。 虽然使许多指数函数的乘积最大化看起来很困难, 但是我们可以在不改变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最大化似然对数来简化。 由于历史原因,优化通常是说最小化而不是最大化。 我们可以改为最小化负对数似然logP(yX)−logP(y∣X)。 由此可以得到的数学公式是:

logP(yX)=i=1n12log(2πσ2)+12σ2(y(i)wx(i)b)2.−logP(y∣X)=i=1∑n21log(2πσ2)+2σ21(y(i)−w⊤x(i)−b)2.

现在我们只需要假设σσ是某个固定常数就可以忽略第一项, 因为第一项不依赖于ww和bb。 现在第二项除了常数1σ2σ21外,其余部分和前面介绍的均方误差是一样的。 幸运的是,上面式子的解并不依赖于σσ。 因此,在高斯噪声的假设下,最小化均方误差等价于对线性模型的极大似然估计。

四、从线性回归到深度网络

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谈论了线性模型。 尽管神经网络涵盖了更多更为丰富的模型,我们依然可以用描述神经网络的方式来描述线性模型, 从而把线性模型看作一个神经网络。 首先,我们用“层”符号来重写这个模型。

1.神经网络图

深度学习从业者喜欢绘制图表来可视化模型中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 :numref:fig_single_neuron中,我们将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为一个神经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该图只显示连接模式,即只显示每个输入如何连接到输出,隐去了权重和偏置的值。

花书线性回归-PaddlePaddle版(第一课) - php中文网        

在 :numref:fig_single_neuron所示的神经网络中,输入为x1,,xdx1,…,xd, 因此输入层中的输入数(或称为特征维度,feature dimensionality)为dd。 网络的输出为o1o1,因此输出层中的输出数是1。 需要注意的是,输入值都是已经给定的,并且只有一个计算神经元。 由于模型重点在发生计算的地方,所以通常我们在计算层数时不考虑输入层。 也就是说, :numref:fig_single_neuron中神经网络的层数为1。 我们可以将线性回归模型视为仅由单个人工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或称为单层神经网络。

对于线性回归,每个输入都与每个输出(在本例中只有一个输出)相连, 我们将这种变换( :numref:fig_single_neuron中的输出层) 称为全连接层(fully-connected layer)或称为稠密层(dense layer)。 下一章将详细讨论由这些层组成的网络。

2.生物学

线性回归发明的时间(1795年)早于计算神经科学,所以将线性回归描述为神经网络似乎不合适。 当控制学家、神经生物学家沃伦·麦库洛奇和沃尔特·皮茨开始开发人工神经元模型时, 他们为什么将线性模型作为一个起点呢? 我们来看一张图片 :numref:fig_Neuron: 这是一张由树突(dendrites,输入终端)、 细胞核(nucleu,CPU)组成的生物神经元图片。 轴突(axon,输出线)和轴突端子(axon terminal,输出端子) 通过突触(synapse)与其他神经元连接。

花书线性回归-PaddlePaddle版(第一课) - php中文网        

树突中接收到来自其他神经元(或视网膜等环境传感器)的信息xixi。 该信息通过突触权重wiwi来加权,以确定输入的影响(即,通过xiwixiwi相乘来激活或抑制)。 来自多个源的加权输入以加权和y=ixiwi+by=∑ixiwi+b的形式汇聚在细胞核中, 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到轴突yy中进一步处理,通常会通过σ(y)σ(y)进行一些非线性处理。 之后,它要么到达目的地(例如肌肉),要么通过树突进入另一个神经元。

当然,许多这样的单元可以通过正确连接和正确的学习算法拼凑在一起, 从而产生的行为会比单独一个神经元所产生的行为更有趣、更复杂, 这种想法归功于我们对真实生物神经系统的研究。

当今大多数深度学习的研究几乎没有直接从神经科学中获得灵感。 我们援引斯图尔特·罗素和彼得·诺维格谁,在他们的经典人工智能教科书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 Modern Approach :cite:Russell.Norvig.2016 中所说:虽然飞机可能受到鸟类的启发,但几个世纪以来,鸟类学并不是航空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同样地,如今在深度学习中的灵感同样或更多地来自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

以上就是花书线性回归-PaddlePaddle版(第一课)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举报中心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