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太网
以太网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技术规范,涵盖了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的相关内容,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局域网技术。它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低廉的成本以及出色的扩展能力。
二、以太网帧格式
以太网帧的结构中,目的地址和源地址分别对应我们常说的MAC地址。MAC地址是网卡出厂时就固化好的硬件标识,共48位(6字节)。类型字段用于指明以太网头部后跟随的数据包属于哪种协议类型,即指示该帧应被送往哪个上层协议进行处理。常见的三种类型包括IP、ARP和RARP。数据部分为有效载荷,也就是来自网络层的数据报文。CRC字段则用于帧校验,通过特定算法对帧中的某些值进行计算,接收端也会执行相同的算法并对比结果,若一致则认为帧正确,否则丢弃或要求重传。图中下方三个示例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数据报文,其中类型字段分别为0800(IP)、0806(ARP)、8035(RARP),除类型字段外的部分即为有效载荷。对于ARP和RARP而言,PAD字段用于填充,确保整个以太网帧长度不小于64字节。ARP(地址解析协议)用于根据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而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则用于通过MAC地址获取对应的IP地址,有关它们的详细说明将在后续介绍。
三、局域网通信原理 局域网内部通信
假设当前局域网中只有MAC1在发送信息,其发出的消息会被所有主机接收到。但由于该消息的目标地址是MAC5,因此其他主机在收到后会检查目标地址,发现不是自己便将其丢弃,而MAC5则会继续将数据向上层传递。实际上,局域网是一种共享资源,当多个用户同时发送大量数据时,可能会出现数据碰撞导致丢包重传,从而引起网络延迟。 跨局域网通信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会在数据链路层剥离MAC首部,在网络层剥离IP首部,随后重新封装IP和MAC首部。MAC地址仅作用于局部网络,只知道下一跳地址;而IP地址则知道最终目的地,两者相互配合实现数据准确送达。
四、最大传输单元MTU 以太网帧中的数据部分最小为46字节,最大为1500字节,这个最大值被称为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不同类型的网络具有不同的MTU值。如果一个数据包超过MTU大小,则需要进行分片处理。TCP单个数据报的最大有效数据长度称为MSS(Maximum Segment Size)。在整个以太网帧中,去掉以太网首尾部、IP首部和TCP首部后的剩余部分就是真正的数据内容。为了尽量避免分片,MSS也代表了不分片情况下的最大数据长度。MSS的值在TCP三次握手期间通过选项字段交换确定,并取双方较小值作为最终MSS。对于UDP来说,MSS等于MTU减去UDP报头长度即可。
本文档主要讲述的是Android架构基本知识;Android依赖Linux内核2.6来提供核心服务,比如进程管理、网络协议栈、硬件驱动。在这里,Linux内核作为硬件层和系统软件栈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这个操作系统并非类GNU/Linux的,因为其系统库,系统初始化和编程接口都和标准的Linux系统是有所不同的。 Android 包含一些C/C++库、媒体库、数据库引擎库等等,这些库能被Android系统中不同的组件使用,通过 Android 应用程序框架为开发者提供服务。希望本文档会给有需要的朋友带来帮助
0
五、ARP协议 1、概念 ARP协议并非单纯属于数据链路层,而是介于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之间的一种协议。它的主要作用是建立IP地址与MAC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当已知对方IP地址但不知其MAC地址时,可通过ARP报文获取目标MAC地址,从而完成数据传输。 2、ARP数据报格式
MAC首部中的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
FF:FF:FF:FF:FF:FF
六、深入解析NAT技术 1、NAT简介 此前我们已经详细介绍过NAT技术,它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短缺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NAT将IP地址划分为公网地址和私网地址,私网地址不能直接出现在公网中。路由器通过逐级转换,将私网地址映射为公网地址。然而,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当多个内网主机访问同一外部服务器时,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包目标地址相同,如何准确地将数据包转发回正确的主机?这就需要引入NAPT来解决这个问题。 2、NAPT机制 NAPT利用“IP地址+端口号”组合来建立连接关系。以下是一个典型场景: 路由器分配的内网IP段为192.168.1.0/24,公网IP为202.100.1.1。 主机A(192.168.1.2:1000)访问百度 原始数据包:源IP 192.168.1.2:1000 → 目标IP 180.101.49.12:80 经NAPT转换后,源IP变为202.100.1.1:50001,并记录映射关系:
192.168.1.2:1000 ↔ 202.100.1.1:50001
192.168.1.3:2000 ↔ 202.100.1.1:50002
3、NAPT与基本NAT对比
特性
基本NAT(一对一)
NAPT(多对一)
地址占用 每台设备需独立公网IP 多台设备可共享一个公网IP 端口处理方式 不改变端口号 端口号随机或固定范围映射 适用环境 服务器对外映射 家庭或企业内网共享上网
今日分享到此结束~
以上就是【Linux】网络--数据链路层--以太网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