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掌握人机协作,通过结构化提示词、模型特性理解、ControlNet控制、LoRA风格定制及迭代优化,将AI转化为个人视觉表达的延伸工具。
☞☞☞AI 智能聊天, 问答助手, AI 智能搜索, 免费无限量使用 DeepSeek R1 模型☜☜☜

在2025年,想要利用AI绘画工具生成自己真正想要的图片,核心在于理解并掌握“人机协作”的艺术。这不再是简单地输入几个词语,而是通过精细的提示词工程、对模型特性的深刻洞察、以及持续的迭代与个人风格的融入,将你的创意意图精准地传达给AI,让它成为你视觉想象的强大延伸。
生成自己想要的图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想要”这回事,本身就充满了主观性和变数。但经过我这几年的摸索,我认为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要抛开那种“一键生成完美作品”的幻想。AI绘画更像是一场对话,你需要不断地提问、修正、引导。它不是魔法,而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工具,它的输出质量直接取决于你输入指令的质量和对结果的判断力。
其次,深入理解你所使用的AI绘画模型。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偏好和擅长领域。比如,有些模型对写实风格驾轻就熟,细节捕捉力强;有些则在概念艺术、插画或抽象表现上独树一帜。了解这些特性,能让你在创作初期就选择正确的“画笔”,事半功倍。
再者,精通提示词(Prompt)的艺术。这几乎是所有AI绘画的核心。它不再是简单的关键词堆砌,而是需要你像一位导演,精确地描述场景、光线、情绪、构图,甚至材质和笔触。学会使用权重、负面提示词(Negative Prompt)以及各种修饰符,是把脑海中的画面具象化的必经之路。有时候,一个逗号的位置,或者一个词语的替换,就能让结果天差地别。我经常会花大量时间去测试不同的提示词组合,这就像在调配颜料,需要耐心和实验精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迭代和修正。初次生成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这很正常。利用AI工具提供的局部重绘(Inpainting)、图像到图像(Img2Img)、ControlNet等功能,对不满意的部分进行精修。比如,构图不满意就用ControlNet调整骨架,细节不对就局部重绘。这个过程就像传统绘画中的反复修改,只不过AI让这个过程变得更高效,但也要求你具备更强的审美判断力。

编写高效的AI绘画提示词,就像在给一位拥有无限想象力但缺乏人类常识的艺术家下达指令。它需要结构化、具体化,并且能够预见AI可能产生的误解。
我个人的经验是,一个好的提示词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级:
举个例子: 普通提示词:A cat in space. 高效提示词:
An astronaut cat floating in deep space, wearing a futuristic chrome helmet and a reflective orange spacesuit, surrounded by nebulae and distant stars. Cinematic lighting, highly detailed, photorealistic, epic composition, 8K. --ar 16:9
blurry, low quality, deformed, extra limbs, watermark, text, out of frame
你会发现,后者不仅更具体,还包含了构图、光线、细节等多个维度,并指定了长宽比(--ar 16:9,这是一个常见的参数)。通过这样的结构化思考,你就能更精准地引导AI。

仅仅依靠提示词,就像只用铅笔画素描,虽然能出效果,但要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表现,还需要掌握一些高级工具和技巧。
首先是 ControlNet。这简直是AI绘画领域的“革命性”工具,它让我真正感受到了对AI的“掌控力”。ControlNet允许你通过输入额外的图像信息来引导生成过程,比如:
其次是 LoRA (Low-Rank Adaptation)。LoRA可以理解为一种轻量级的模型微调技术。如果你想让AI学习某个特定的画风、人物特征、物品样式,或者保持角色在不同场景下的一致性,LoRA就显得尤为重要。你可以加载一个特定的LoRA模型,比如“某某动漫角色LoRA”或“印象派风格LoRA”,然后结合你的提示词,就能生成带有这些特定风格或角色的图片。这极大地拓展了AI绘画的个性化和定制化能力。
再者是 Img2Img(Image to Image)。这个功能允许你上传一张现有的图片作为输入,然后通过提示词和参数调整,让AI在这张图片的基础上进行风格转换、细节重绘或生成变体。这对于将你自己的照片或草图转化为AI艺术作品,或者对AI生成的图片进行二次创作和风格统一,都非常有用。比如,我经常会用自己拍的照片作为Img2Img的输入,然后通过提示词将其转化为油画或赛博朋克风格。
最后是 Inpainting 和 Outpainting。Inpainting是局部重绘,你可以圈选图片中不满意的部分,然后通过新的提示词让AI重新生成这部分内容,而不影响其他区域。Outpainting则是向外扩展,AI会根据图片已有的内容和你的提示词,智能地扩展画面边界,创造出更大的场景。这两个功能是精修和拓展画面的利器,让AI绘画作品的修改和完善变得灵活高效。

将AI绘画工具融入个人创作流程,远不止是学会操作软件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和创作习惯的重塑。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不断试错、学习和自我发现的过程。
一开始,我可能会有一个模糊的创意点。我会尝试用最简单的提示词去探索AI的理解能力,看看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初步的视觉反馈。这个阶段,我并不追求完美,而是要快速生成大量不同方向的草图。AI的随机性往往能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甚至会让我重新审视最初的创意。
接下来,我会对这些初步结果进行筛选和分析。哪些部分是符合我预期的?哪些是AI的“误解”?哪些又是可以进一步发展的亮点?我会针对性地修改提示词,加入更具体的细节、风格或构图要求,并尝试结合ControlNet来固定某些元素,比如人物姿态或建筑结构。这个过程是高度迭代的,我可能需要生成几十甚至上百张图片,才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基底。
在细节完善阶段,Inpainting和LoRA就派上用场了。我会放大图片,检查局部细节,比如人物的表情、服装的纹理、光影的过渡。如果发现有不协调或不满意的地方,就用Inpainting进行局部重绘,或者加载特定的LoRA来统一风格或修正元素。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对细节的把控力,就像传统艺术家在画布上反复涂抹和修改一样。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将AI视为一个协作伙伴,而非简单的工具。AI的“错误”有时也能激发新的创意,它的随机性有时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美感。我发现,真正优秀的AI绘画作品,往往是人类创意与AI强大生成能力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画师”,而是变成了“视觉导演”,负责构思、引导、筛选和最终的艺术判断。
同时,持续学习和关注AI绘画技术的最新发展也至关重要。这个领域发展速度惊人,新的模型、新的功能层出不穷。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让自己的创作流程保持领先,并持续探索AI绘画的无限可能。这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旅程,充满挑战,也充满惊喜。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