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SEC推迟审议多只Solana、XRP与以太坊ETF申请,而REX-Osprey系列加密ETF即将进入上市窗口期,标志着加密货币ETF市场正迈向成熟阶段,产品架构与监管合规成为核心议题。
近期加密ETF领域动作频繁,多家机构在产品设计、结构选择及合规路径上的探索,正在重塑行业竞争格局。一边是审批进程被延后,另一边则是新产品蓄势待发,反映出监管层与市场对风险控制和制度透明的高度重视。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近日宣布延长多项加密资产ETF的审查期限,涵盖BlackRock与Franklin Templeton提交的涉及Solana、XRP以及以太坊相关产品的申请。其中,Franklin的以太坊质押ETF修正案决策日期被推迟至11月13日,其Solana与XRP ETF的审查截止日则调整为11月14日;BlackRock旗下iShares以太坊质押ETF的最终裁决时间定于10月30日。此类延期显示SEC仍在审慎评估这些新产品的市场影响、合规框架与潜在风险。
与此同时,部分ETF已接近落地。由REX Shares联合Osprey Funds推出的加密ETF组合预计将于9月中旬正式面市,涵盖Bitcoin、XRP、Dogecoin、Bonk以及所谓“Trump Token”等标的。这批产品采用注册投资公司(RIC)结构,区别于传统现货ETF模式,也不同于Solana早期采用的C公司架构。RIC结构允许基金在直接持有加密资产的同时,灵活运用衍生品或投资其他ETF,从而增强策略多样性与运营弹性。
在海外市场,香港持续扮演亚太区加密金融创新的关键角色。当地监管机构已批准包括Harvest Global Investments、ChinaAMC,以及博时资产与HashKey Capital联合体在内的多家机构发行现货比特币与以太坊ETF。这些产品在费率设定、合规标准与流动性管理方面均引发广泛关注,成为亚洲投资者配置数字资产的重要工具。
资金流向数据亦揭示市场偏好变化。最新统计表明,现货比特币ETF持续获得净流入,而以太坊相关ETF则面临资金流出压力。这一趋势反映投资者在波动环境中更倾向选择共识度高、流动性强且供应机制稳定的主流资产进行长期配置。
结构创新也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REX-Osprey所采用的RIC模式,被视为兼顾现货敞口与策略灵活性的一种折中方案,在税务处理、监管适配和运作效率上可能具备优于传统结构的潜力。未来,此类架构或将成为区分ETF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审批流程的不确定性、跨境监管差异、产品设计复杂性,以及市场对XRP、Solana等资产法律地位与风险属性的争议,均使其纳入ETF体系的过程充满变数,要求参与方保持高度谨慎。
未来6至12个月,几大趋势值得密切关注:其一是美国SEC是否会批准非比特币/以太坊类加密ETF(如Solana、XRP),并就现货持仓与衍生品使用出台更清晰的监管指引;其二是ETF结构的进一步演化,更多产品或尝试采用RIC或其他混合架构,实现现货与衍生工具的整合;其三是随着香港、欧洲等地监管框架逐步完善,国际资本或将加速布局跨境加密ETF产品;其四,关于流动性和成本效益的竞争将加剧——跟踪误差、申赎机制、管理费用等细节将日益成为投资者甄别优质ETF的核心指标。
总体来看,加密货币ETF正从“等待审批”的初期阶段转向“产品落地与结构升级”的新周期。监管机构与资产管理者正在共同探索合规边界与创新空间,而投资者行为也呈现出更加理性和分化的特征。谁能在此过程中兼顾合规严谨性、流动性优势与低成本运营,并提供透明的产品设计,便更有可能在未来的ETF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以上就是加密货币ETF新格局详解:从等待审批到结构创新与机构入场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