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中panic用于处理严重错误,通过defer+recover捕获并记录日志可防止程序崩溃。关键做法包括:recover必须在defer中调用,结合debug.Stack()获取完整调用栈,便于定位问题;在Web服务中可通过中间件统一捕获panic,如Gin的recovery机制,记录请求上下文并返回500错误;生产环境应集成zap、Sentry等工具,记录时间、goroutine ID、trace id等信息,确保顶层goroutine均被保护,且recover后不继续执行原逻辑,测试环境可禁用recover以快速暴露问题。

Go语言中,panic 是一种运行时异常机制,用于处理程序无法继续执行的严重错误。虽然Go推荐使用返回错误的方式处理常规异常,但在某些场景下 panic 仍不可避免。合理地记录 panic 日志并追踪调用栈,对线上服务的故障排查至关重要。
通过 defer + recover 可以在函数退出时捕获 panic,防止程序崩溃,同时记录详细信息。
基本模式如下:
func safeHandler() {
defer func() {
if r := recover(); r != nil {
log.Printf("panic caught: %v\n", r)
log.Printf("stack trace: %s", string(debug.Stack()))
}
}()
// 可能触发 panic 的代码
panic("something went wrong")
}
关键点:
立即学习“go语言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标准库 runtime/debug 提供了 Stack 和 PrintStack 方法,可用于输出完整的 goroutine 调用栈。
建议在 recover 后使用 debug.Stack() 获取字符串形式的堆栈,便于写入日志系统。
示例:
stack := debug.Stack()
log.Printf("Panic recovered: %s\nStack:\n%s", r, stack)
该堆栈包含每一层函数调用的文件名、行号和函数名,是异常追踪的核心依据。
在 HTTP 服务中,可在中间件层面统一捕获 panic,避免单个请求导致服务中断。
例如 Gin 框架中的 recovery 中间件实现思路:
func RecoveryMiddleware() gin.HandlerFunc {
return func(c *gin.Context) {
defer func() {
if err := recover(); err != nil {
log.Printf("Panic in request: %s %s, error: %v", c.Request.Method, c.Request.URL.Path, err)
log.Printf("Stack: %s", string(debug.Stack()))
c.AbortWithStatus(http.StatusInternalServerError)
}
}()
c.Next()
}
}
这样即使某个 handler 发生 panic,也能返回 500 错误而非断开连接,同时保留日志。
实际项目中应结合日志系统(如 zap、logrus)和监控平台(如 Sentry、ELK)进行 panic 上报。
关键实践包括:
基本上就这些。panic 不可避免,但只要做好捕获和记录,就能快速定位和修复问题。
以上就是Golang panic日志记录与异常追踪方法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