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 I3D模型在自定义数据集上的微调指南

聖光之護
发布: 2025-10-09 10:21:42
原创
800人浏览过

PyTorch I3D模型在自定义数据集上的微调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PyTorch中对预训练的I3D模型进行微调,以适应具有不同输出类别的自定义数据集。文章着重讲解了如何正确地定位和修改模型的最终分类层,避免常见的AttributeError,并提供了两种修改模型结构的方法:直接替换原有分类层和追加新的分类层,旨在帮助开发者高效地完成模型适配。

1. 引言

计算机视觉领域,尤其是在视频理解任务中,利用预训练模型进行微调是一种高效且常用的策略。pytorch video库中的i3d(inflated 3d convnet)模型因其在kinetics等大型视频数据集上的出色表现而广受欢迎。然而,当我们需要将这些模型应用于具有不同类别数量的自定义数据集时,核心挑战在于如何正确地修改模型的输出层,使其与新任务的类别数匹配。本教程将详细阐述这一过程,并解决在修改模型时可能遇到的attributeerror问题。

2. 加载预训练I3D模型

首先,我们需要从PyTorch Hub加载预训练的I3D模型。facebookresearch/pytorchvideo提供了方便的接口来加载这些模型。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from pytorchvideo.models import i3d_r50

# 加载在Kinetics 400上预训练的I3D模型
model = torch.hub.load("facebookresearch/pytorchvideo", i3d_r50, pretrained=True)

print("原始模型结构示例:")
print(model)
登录后复制

通过print(model),我们可以看到模型的详细结构。对于I3D模型,其分类头通常位于模型深层的一个特定模块中。

3. 模型结构分析与定位分类头

在进行微调时,关键是找到并修改模型的最终分类层。对于PyTorch Video的I3D模型,其分类头通常是一个ResNetBasicHead模块,其中包含一个名为proj的Linear层,负责最终的分类输出。

通过打印模型结构,我们可以观察到类似以下的部分:

(blocks): Sequential(
    ...
    (6): ResNetBasicHead(
        (pool): AvgPool3d(...)
        (dropout): Dropout(...)
        (proj): Linear(in_features=2048, out_features=400, bias=True) # 原始分类层
        (output_pool): AdaptiveAvgPool3d(...)
    )
)
登录后复制

从上述结构可以看出,ResNetBasicHead是blocks模块的第7个子模块(索引为6),而proj层是ResNetBasicHead内部的分类层。

为什么直接访问 model.ResNetBasicHead 会出错?

用户在尝试 model.ResNetBasicHead.proj = ... 时会遇到 AttributeError: 'Ne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ResNetBasicHead'。这是因为 ResNetBasicHead 并不是 model 对象的一个直接属性。它被封装在 model 的 blocks 属性中,而 blocks 又是一个 Sequential 容器,其子模块通过索引或名称来访问。因此,正确的访问路径应该是 model.blocks[6] 来获取 ResNetBasicHead 模块。

4. 修改模型输出层以适应自定义数据集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如何定位分类层,接下来介绍两种修改模型输出层的方法。假设我们的自定义数据集有 num_classes = 4 个输出类别。

方法一:直接替换分类层 (推荐)

这是最常见且直接的微调方法。我们获取原始 proj 层的输入特征维度,然后创建一个新的 Linear 层来替换它,新层的输出特征维度设置为自定义的类别数。

num_classes = 4

# 正确访问并替换分类层
# 获取原始proj层的输入特征维度
in_features = model.blocks[6].proj.in_features
# 创建一个新的Linear层
new_proj_layer = nn.Linear(in_features, num_classes)
# 替换原始的proj层
model.blocks[6].proj = new_proj_layer

print("\n替换分类层后的模型结构示例:")
print(model.blocks[6])
登录后复制

替换后的 ResNetBasicHead 将会是:

(6): ResNetBasicHead(
  (pool): AvgPool3d(kernel_size=(4, 7, 7), stride=(1, 1, 1), padding=(0, 0, 0))
  (dropout): Dropout(p=0.5, inplace=False)
  (proj): Linear(in_features=2048, out_features=4, bias=True) # 输出类别已修改为4
  (output_pool): AdaptiveAvgPool3d(output_size=1)
)
登录后复制

这种方法确保了模型输出的维度与自定义数据集的类别数完全匹配,是进行分类任务微调的标准做法。

百灵大模型
百灵大模型

蚂蚁集团自研的多模态AI大模型系列

百灵大模型 177
查看详情 百灵大模型

方法二:追加新的分类层 (可选)

除了替换原有层,我们也可以选择在模型现有结构的基础上追加新的分类层。这在某些特定场景下可能有用,例如当你想保留原有预训练的分类头作为特征提取的一部分,并在其后添加一个新的分类器。

A. 在 blocks 模块末尾追加新的线性层

这种方法会在模型的 blocks 模块的末尾添加一个全新的线性层,它将接收 ResNetBasicHead 模块(在 proj 层之前的特征)的输出作为输入。

num_classes = 4

# 获取ResNetBasicHead的输入特征维度(即其proj层的输入特征维度)
# 这里假设新的线性层直接接收ResNetBasicHead的中间特征输出
in_features_for_new_layer = model.blocks[6].proj.in_features
new_linear_layer = nn.Linear(in_features_for_new_layer, num_classes)

# 将新的线性层追加到model.blocks模块的末尾
model.blocks.add_module("custom_linear_classifier", new_linear_layer)

print("\n追加新的分类层到model.blocks后的模型结构示例:")
print(model.blocks)
登录后复制

此时,模型结构会变为:

(blocks): Sequential(
    ...
    (6): ResNetBasicHead(
        (pool): AvgPool3d(...)
        (dropout): Dropout(...)
        (proj): Linear(in_features=2048, out_features=400, bias=True) # 原始分类层依然存在
        (output_pool): AdaptiveAvgPool3d(...)
    )
    (custom_linear_classifier): Linear(in_features=2048, out_features=4, bias=True) # 新增的分类层
)
登录后复制

B. 在 ResNetBasicHead 模块内部追加新的线性层

此方法在 ResNetBasicHead 模块内部添加一个线性层。这意味着 ResNetBasicHead 将包含两个线性层 (proj 和新添加的 linear)。这通常不用于简单的类别数修改,但可能用于更复杂的架构设计。

num_classes = 4

# 获取原始proj层的输入特征维度
in_features_for_new_layer_in_head = model.blocks[6].proj.in_features
new_linear_layer_in_head = nn.Linear(in_features_for_new_layer_in_head, num_classes)

# 将新的线性层追加到ResNetBasicHead模块内部
model.blocks[6].add_module("custom_linear_in_head", new_linear_layer_in_head)

print("\n追加新的分类层到ResNetBasicHead内部后的模型结构示例:")
print(model.blocks[6])
登录后复制

此时,ResNetBasicHead 结构会变为:

(6): ResNetBasicHead(
  (pool): AvgPool3d(kernel_size=(4, 7, 7), stride=(1, 1, 1), padding=(0, 0, 0))
  (dropout): Dropout(p=0.5, inplace=False)
  (proj): Linear(in_features=2048, out_features=400, bias=True) # 原始分类层依然存在
  (output_pool): AdaptiveAvgPool3d(output_size=1)
  (custom_linear_in_head): Linear(in_features=2048, out_features=4, bias=True) # 新增的层
)
登录后复制

请注意,在方法二的两种追加方式中,原始的 proj 层仍然存在。这意味着在模型前向传播时,您需要明确如何使用这些输出。对于大多数简单的分类任务,直接替换 proj 层(方法一)是更清晰和推荐的做法。

5. 注意事项

  • 冻结部分层(Freeze Layers):在微调时,通常会冻结模型的大部分预训练层,只训练新替换或添加的分类层以及少量靠近分类层的卷积层。这有助于防止过拟合,并加速训练。可以通过遍历模型的参数并设置 param.requires_grad = False 来实现。
  • 优化器选择:在微调初期,建议使用较小的学习率。如果只训练新添加的层,可以为这些层设置不同的学习率。
  • 数据预处理:确保自定义数据集的视频帧经过与预训练模型训练时相同或相似的预处理步骤(如归一化、裁剪、调整大小等)。
  • 设备选择:将模型和数据移动到GPU(如果可用)以加速训练:model.to('cuda')。

6. 总结

正确地修改预训练模型的输出层是进行迁移学习和微调的关键一步。通过本教程,我们学习了如何加载PyTorch I3D模型,分析其结构,并以两种主要方式(替换或追加)修改其分类头,以适应自定义数据集的类别数量。在大多数情况下,直接替换 proj 层(方法一)是实现分类任务微调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理解模型结构和PyTorch的模块访问机制,是成功进行模型定制的基础。

以上就是PyTorch I3D模型在自定义数据集上的微调指南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举报中心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