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硬件新闻 > 正文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

星夢妙者
发布: 2025-10-22 16:18:26
原创
922人浏览过

破局工业ai

“最后一公里”

时至今日,尽管“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已成为广泛共识,但仍不乏质疑之声:“无非是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规模堆积出来的”,“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还不是掌握在别人手中?”这些声音背后,实则反映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与内在驱动力。

德国依托其深厚的精密制造功底与高度标准化的工业基础,提出了以硬件标准化和确定性智能为核心的“工业4.0”战略。

美国凭借在互联网、软件生态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推动以平台化、全域协同为重心的“工业互联网”战略。

而中国,作为全球唯一覆盖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走出了一条融合创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制造2025”,致力于在智能制造的全球竞争中开辟新局。

中国制造2025

“场景+技术”的双轮驱动

作为全球唯一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的国家,中国正加速摆脱“世界工厂”的标签,依托“丰富场景+前沿技术”的双重优势,在全球智能制造赛道上构建独特竞争力。这一优势使我们既不必像德国那样过度依赖刚性标准,也避免了美国因工业场景相对单一而带来的应用局限。

正如国家工信部部长所言:德国是从工业3.0逐步迈向工业4.0,而中国则是工业2.0与3.0并行推进,直接跨越至工业4.0。这种跨越式发展的底气,主要来自两大关键支撑:

其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工业应用场景:从钢铁冶金的高温冶炼、化工反应的精准控制,到新能源汽车的柔性产线、光伏电站的智能运维,完整的产业链条贯穿基础材料到高端装备,为新技术的验证与迭代提供了广阔舞台。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其二,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已实现显著突破:5G基站数量占全球六成以上,为工业数据的高速传输搭建起“信息高速公路”;AI算法在文本识别、数据分析和人机交互等方面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更重要的是,中国展现出将前沿AI技术与复杂工业场景深度融合的独特能力。

中控TPT大模型

破解工业AI落地难题

在AI重塑各行各业的当下,工业AI正是“中国制造2025”在全球智能化浪潮中实现突围的关键抓手。它具备连接工业场景与先进技术的强大能力,能够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挖掘数据规律,推动工业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型。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然而,工业AI的成功落地,并非简单套用通用大模型即可实现。流程工业特有的高耦合性、长周期运行与严苛安全要求(例如一个微小参数波动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对AI模型提出了极高的专业门槛:既要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设备机械原理等“硬知识”,又要能处理温度、压力等连续时序数据的“软模式”。

因此,亟需一个深谙流程工业垂直领域Know-how、积累海量实战数据、并具备完整技术闭环能力的专属大模型——中控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基于中控在流程工业深耕三十余年的深厚积淀,TPT正是这样一位“原生玩家”。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图片其核心竞争力源于三大“护城河”:

行业Know-how与数据厚度

作为流程工业的长期参与者,中控积累了超过30年的行业经验,掌控着10万套控制系统和1亿I/O点的工业数据。自研的TPT大模型能够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工艺逻辑,实现从“拥有数据”到“读懂数据”的质变跃升。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技术闭环能力

在工业领域,控制系统是AI落地执行的物理基础。

Tanka
Tanka

具备AI长期记忆的下一代团队协作沟通工具

Tanka 110
查看详情 Tanka

中控技术已连续十四年稳居中国DCS市场第一。TPT大模型能够精准将AI能力转化为客户现场稳定运行的实际解决方案,打通“最后一公里”。从底层控制系统、数据平台、AI模型到上层工业Agent,真正实现端到端自主可控,满足国家安全战略与行业实际需求。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场景复用体系

中控服务企业超3.5万家,广泛的行业覆盖和坚实的客户基础为AI技术的验证与规模化复制提供了丰富土壤。TPT能够有效应对工业场景分散、数据碎片化等问题,构建“一个模型支撑多种应用”的新模式,切实解决工业AI“难落地”的痛点。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

中控TPT大模型

赋能工业智能实战

针对流程工业时序数据的特点——连续性强、系统耦合度高、周期长、多尺度、模式复杂,中控TPT大模型专门设计了生成式AI算法框架,融合海量生产运行、工艺、设备及质量数据进行训练,具备模拟、预测、优化等核心能力,大幅提升建模效率,统一支持分析、优化、控制、培训等多种工业应用。通过少量或零样本微调,TPT可在不同装置与工况间快速迁移,实现跨场景、跨系统的高精度闭环应用。

案例1

在石化生产过程中,若某台泵出现异常振动,操作不及时极易导致非计划停机,整个过程往往发生在瞬息之间,对操作人员的经验与心理承受力提出极高要求。

而TPT可提前30分钟发出超早期预警,并自动提供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置建议,帮助操作员迅速掌握装置状态,及时排除隐患,显著提升企业对风险的预判与管控能力。

案例2

在万华化学宁波65万吨烧碱装置的废水pH值控制中,由于pH值在中性区呈现强非线性和时变特性,传统控制手段难以实现稳定调节,目前仍主要依赖人工经验。基于TPT的预测结果进行前馈加酸/碱量调节,成功实现了pH值的闭环智能控制。原本需6~8小时的人工操作,现在可在1小时内自动完成,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实践表明,TPT在解决传统方法无法攻克的工业难题方面展现出独特价值,为实现安全、质量、低碳、效益等目标提供了全新路径,全面加速流程工业智能化进程。

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sunset, factory, buildings, illuminated, nature, industrial, industrial Plant, pollution

TPT升级版即将发布

开启工业自主运行新篇章

目前,中控TPT大模型SaaS版已开放免费试用,采用云端部署方式,用户无需购置昂贵硬件或搭建专业服务器环境,仅需通过浏览器即可便捷访问使用。

更令人期待的是,中控TPT大模型升级版将于8月底重磅上线。新版聚焦工业生产全流程,以“统一建模”打破技术孤岛,实现多技术体系深度融合,覆盖更多应用场景,支撑装置核心任务。通过TPT构建的工业智能体,将成为装置运行的“智慧大脑”,推动各类应用从辅助工具升级为具备主动异常识别、精准风险评估、智能决策与自主执行能力的智能体(Agents)。更进一步,这些智能体将组成协同系统,打造生产过程自动化(PA)的智能运行平台,共同实现工业装置的自主运行目标。这标志着工业软件技术体系与应用模式的又一次重大革新,为中国流程工业从自动化迈向自主化注入强劲新动能。

扫码免费试用

●●●

>>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工业AI前沿技术!

以上就是破局工业AI“最后一公里”:国产大模型如何让中国智造从场景优势到实战效能?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举报中心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