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相供电主板在超频下表现更稳,实测显示其VRM温度更低、电压波动更小、性能输出更一致,尤其适合极限超频和高负载场景,而14相供电配合优质用料也能满足主流超频需求,普通用户无需盲目追求高相数。

主板供电相数直接影响CPU在高负载和超频状态下的电压稳定性和温度控制。很多人在选择主板时会看到“14相”或“20相”这样的供电规格,但这些数字背后的差异是否真的影响超频表现?我们通过实测对比14相与20相供电主板在相同CPU超频环境下的稳定性、温度和性能表现,给出实际参考。
供电相数指的是VRM(电压调节模块)中独立工作的电路“相”数量。每一相负责一部分电流输出,多相供电可以分摊电流负荷,降低每相元件的发热,提升整体转换效率。
理论上,相数越多:
但相数并非唯一决定因素,用料质量(如DrMOS、电感、电容)、散热设计和BIOS调校同样关键。
为保证公平对比,所有硬件保持一致:
两块主板均开启XMP,BIOS更新至最新版本,关闭无关节能功能。
CPU统一超频至5.5GHz全核频率,AVX偏移设为-2,电压手动设定为1.32V。测试包括:
1. 温度与功耗表现
20相主板因电流分担更均匀,供电模组温升明显更低,有助于长期运行稳定性。
2. 稳定性测试
这说明在极限超频下,更多供电相数提供了更好的电压纯净度和瞬态响应能力。
3. 性能输出一致性
对于日常使用或轻度超频,两者体验接近;但在高强度创作或渲染任务中,20相主板优势显现。
从实测来看,20相供电在CPU超频场景下确实带来更优的稳定性、更低的VRM温度和更一致的性能输出。尤其当你追求极限高频或长时间满载工作时,额外的供电相数提供了更强的保障。
但也要注意:
选主板时,供电相数是重要参考,但应结合用料、BIOS优化和自身需求综合判断。对硬核超频玩家,20相更有底气;对大多数用户,14相也完全够用。
基本上就这些,供电设计不玄学,实测才见真章。
以上就是主板供电相数对CPU超频稳定性的影响:14相 vs. 20相实测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