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在广东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的“2025类脑智算论坛暨类脑智算创新产品发布会”上,全球首款搭载原创类脑算法的超小型、可移动类脑智算设备——“智者一号”(bi explorer-1/bie-1)正式发布!
据悉,“智者一号”具备高配置、紧凑体积和卓越稳定性,外形仅如迷你单门冰箱,体积仅为传统超级计算机的十分之一,极具便携性与部署灵活性。

该设备内部集成3个计算节点,总计配备1152个CPU核心(具体型号未公开)、4.8TB DDR5内存、204TB存储容量,并支持12条PCIe 5.0通道、40G高速网络接口,采用高效液冷系统,即使在复杂推理任务中,CPU温度也能控制在70℃以内。
其低功耗、低噪音特性使其适用于家庭、小型办公空间乃至移动场景,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桌面级高性能智能计算终端。

本次发布的最大亮点在于其自主研发的核心算法——“直觉神经网络”(Intuitive Neural Network, INN),这是全球首个实现可解释性与高效学习融合的类脑模型。
INN模拟人脑运作机制,结合符号逻辑与数据驱动的三值类脑架构,采用“结构信息抽取—逻辑组网”的全新框架,不仅具备强大的模型训练与推理能力,还能清晰呈现决策过程,打破传统AI“黑箱”困境。
此外,INN支持小样本学习,仅需少量数据即可完成规律提取;具备持续学习能力,避免旧知识遗忘;并能统一处理文本、图像、语音等多模态信息,实现跨模态融合分析。
广东省智能院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蔡江指出:“传统人工智能像一个沉默的答题机器,而我们的INN让AI学会了‘讲道理’,不仅能判断,更能说明为什么。”

现场演示显示,“智者一号”仅用一个CPU节点,30小时内即完成百亿token的大模型训练任务,训练速度达10万token/秒,推理速度高达50万token/秒,性能堪比依赖多张高端GPU的传统算力集群。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硬件成本降低约50%,能耗减少近90%,运行时的噪声水平接近普通办公环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旭表示:“过去,大模型训练高度依赖大型超算中心,投入高、能耗大,普通人难以触及。如今,类脑智算体将高性能计算带到了用户身边,或将终结对远程算力中心的单一依赖。”

在生态层面,“智者一号”配备了完整的专用开发工具链,即便是非专业开发者也能快速构建功能丰富的智能应用。
该设备可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制造、教育及家庭场景。例如,可在家中实时分析老人健康指标或跟踪孩子学习进展;在办公室中根据员工行为习惯提供个性化工作建议。


实际上,类脑计算并非全新概念。例如Intel的Hala Point神经拟态系统,搭载1152块Loihi 2芯片,每块可模拟百万级神经元,是当前最具代表性的类脑硬件之一。
另一典型代表为SpiNNaker 2系统,无需传统硬盘或GPU即可运行类脑AI模型并存储数据,展现出独特的架构优势。
目前,包括科大讯飞、中科曙光、寒武纪、盛视科技、拓尔思、浙大网新在内的多家上市公司已积极布局类脑智能赛道。
但需注意的是,类脑计算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存在技术路径被重构的风险,商业化落地周期较长,从技术验证到规模化应用预计需要3至5年的过渡期。


以上就是全球首个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在中国诞生!迷你冰箱大小、1152个神秘CPU核心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