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教程探讨了如何在groovy中优雅地合并具有相似结构但条件判断不同的方法,以减少代码重复并提高可维护性。通过引入闭包(closure)作为参数,我们可以将变化的条件逻辑抽象出来,实现一个高度可配置的通用方法,从而避免为每个细微差异创建独立的方法,并进一步优化性能,减少不必要的对象创建。
在软件开发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多个方法执行着几乎相同的逻辑流程,但它们内部的关键判断条件却有所不同。例如,以下两个Groovy方法都旨在等待某个条件满足,但在判断“成功”的标准上有所差异:
def someCondition = false
def method1() {
while(!someCondition) {
def connectionStatus = getConnectionStatus() // 返回 200, 404 等
if (connectionStatus == 200) {
someCondition = true
} else {
println "等待连接状态为200"
sleep 15
}
}
}
def method2(){
while(!someCondition) {
def result = getResult() // 返回 A, B, C 等
if (result in ["A", "B", "C"]) {
someCondition = true
} else {
println "等待结果为 A, B 或 C"
sleep 15
// 再次调用以检查结果是否改变
result = getResult()
}
}
}这两个方法都包含一个while循环,用于重复检查某个条件,并在条件不满足时暂停一段时间。它们的核心差异在于if语句中的具体判断逻辑。这种模式会导致大量的代码重复,降低了代码的可读性和维护性。
Groovy的闭包(Closure)特性为解决这类问题提供了优雅的方案。我们可以创建一个通用的等待方法,并将变化的条件判断逻辑封装在一个闭包中,作为参数传递给该通用方法。
首先,我们定义一个waitUntil方法,它接受一个返回布尔值的闭包作为参数。这个闭包将负责执行实际的条件检查。
/**
* 持续等待直到某个条件满足。
*
* @param sleep 每次重试之间的睡眠时间(毫秒),默认为1毫秒。
* @param maxRetries 最大重试次数,默认为10次。
* @param test 一个闭包,执行条件检查并返回true表示成功,false表示失败。
*/
def waitUntil(int sleep = 1, int maxRetries = 10, Closure<Boolean> test) {
int retries = 0
while (retries++ < maxRetries && !test()) { // 每次循环执行闭包进行条件判断
println "第 ${retries}/${maxRetries} 次尝试失败,休眠 ${sleep} 毫秒后重试。"
Thread.sleep(sleep)
}
if (retries > maxRetries) {
println "达到最大重试次数,条件未满足。"
} else {
println "条件已满足,总共尝试了 ${retries} 次。"
}
}现在,我们可以使用这个waitUntil方法来替代之前的method1和method2:
// 模拟获取连接状态的方法
def getConnectionStatus() {
// 实际应用中会调用外部服务
def statuses = [404, 500, 200]
return statuses[new Random().nextInt(statuses.size())] // 随机返回状态码
}
// 模拟获取结果的方法
def getResult() {
// 实际应用中会调用外部服务
def results = ["X", "Y", "A", "B"]
return results[new Random().nextInt(results.size())] // 随机返回结果
}
// 使用示例1:等待连接状态为200
println "--- 正在等待连接状态为200 ---"
waitUntil(100, 5) { // 每次休眠100毫秒,最多重试5次
def status = getConnectionStatus()
println "当前连接状态: $status"
status == 200
}
// 使用示例2:等待结果为 "A", "B", 或 "C"
println "\n--- 正在等待结果为 A, B 或 C ---"
waitUntil(50, 8) { // 每次休眠50毫秒,最多重试8次
def res = getResult()
println "当前结果: $res"
res in ["A", "B", "C"]
}
// 也可以使用默认参数
println "\n--- 使用默认参数等待 ---"
waitUntil {
// 假设这里是另一个简单的条件
new Random().nextInt(10) > 7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成功地将两个相似的方法合并成了一个通用方法,并通过闭包参数灵活地定义了不同的等待条件。
在上述实现中,如果闭包内部需要引用一些常量集合或复杂对象(例如 ["A", "B", "C"]),并且这个闭包会被频繁调用,那么每次调用时都可能重新创建这些对象。对于长时间运行或高速循环的任务,这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垃圾回收开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些常量或共享数据作为参数传递给waitUntil方法,然后由waitUntil方法再将其传递给闭包。
/**
* 持续等待直到某个条件满足,并支持传递预期结果。
*
* @param expectedResult 预期结果或条件所需的其他数据。
* @param sleep 每次重试之间的睡眠时间(毫秒),默认为1毫秒。
* @param maxRetries 最大重试次数,默认为10次。
* @param test 一个闭包,接受 expectedResult 作为参数,执行条件检查并返回true表示成功,false表示失败。
*/
def waitUntil(Object expectedResult, int sleep = 1, int maxRetries = 10, Closure<Boolean> test) {
int retries = 0
while (retries++ < maxRetries && !test(expectedResult)) { // 将 expectedResult 传递给闭包
println "第 ${retries}/${maxRetries} 次尝试失败,休眠 ${sleep} 毫秒后重试。"
Thread.sleep(sleep)
}
if (retries > maxRetries) {
println "达到最大重试次数,条件未满足。"
} else {
println "条件已满足,总共尝试了 ${retries} 次。"
}
}现在,在使用时,我们将 ["A", "B", "C"] 这个列表作为 expectedResult 参数传递给 waitUntil,然后在闭包中通过 it(Groovy闭包的隐式参数)来引用它:
// 模拟获取结果的方法
def getResult() {
def results = ["X", "Y", "A", "B"]
return results[new Random().nextInt(results.size())]
}
// 使用优化后的方法:等待结果为 "A", "B", 或 "C"
println "\n--- 使用优化方法等待结果为 A, B 或 C ---"
def allowedResults = ["A", "B", "C"] // 列表只创建一次
waitUntil(allowedResults, 50, 8) { it -> // 闭包接收 expectedResult 作为参数
def res = getResult()
println "当前结果: $res"
res in it // 使用传入的列表进行判断
}
// 另一个例子:等待一个数字大于某个阈值
println "\n--- 使用优化方法等待数字大于阈值 ---"
def threshold = 50 // 阈值只创建一次
waitUntil(threshold, 20, 10) { it ->
def num = new Random().nextInt(100)
println "当前数字: $num, 阈值: $it"
num > it
}通过这种优化,我们确保了像 ["A", "B", "C"] 这样的对象只在外部创建一次,而不是在每次闭包调用时都重新创建,从而减少了潜在的垃圾回收压力,尤其适用于性能敏感的场景。
通过在Groovy中利用闭包作为一等公民的特性,我们可以将重复的等待逻辑与变化的条件判断解耦,从而实现高度可重用和可配置的代码。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代码重复,提高了代码的可维护性,而且通过参数化传递共享数据,还能进一步优化性能,避免不必要的对象创建。掌握这种技巧,将有助于编写更简洁、更健壮的Groovy代码。
以上就是Groovy教程:利用闭包优化并合并相似方法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