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让人形机器人这一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其商业化前景日益清晰。众多企业纷纷抢滩布局,掀起一股“造人”热潮。然而,这片万亿级市场的盛宴,能否承载如此之多的参与者?
汽车及互联网巨头领衔入局
☞☞☞AI 智能聊天, 问答助手, AI 智能搜索, 免费无限量使用 DeepSeek R1 模型☜☜☜

(小鹏人形机器人Iron)
与机器人产业关联度较高的汽车企业,无疑是这波浪潮中最积极的参与者。继特斯拉推出擎天柱之后,国内多家车企纷纷公布了其人形机器人研发成果及未来规划:小鹏汽车发布Iron;奇瑞携手Aimoga,推出Mornine并预告2025年3月将公布最新进展;广汽集团在2024年底发布了GoMate;比亚迪参股上海智元机器人后,启动了“尧舜禹”项目并大规模招聘;长安汽车计划在2027年前推出产品;理想汽车CEO李想也公开表示将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
这些车企的布局,体现了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自研的趋势。
以小米为例,自2015年以来,已投资47家机器人相关企业,其中包括宇树科技。在推出CyberOne后,小米机器人团队正积极推动其在公司制造产线上的应用。

(腾讯类人形机器人“小五”)
互联网公司则在加大投资的同时,也转向自建团队、自主研发产品的策略。阿里巴巴投资了星动纪元和逐际动力;蚂蚁集团大规模招聘人形机器人人才,并专注于具身智能技术及产品研发;美团投资了多家机器人企业,并建设了机器人研究院;腾讯投资优必选和乐聚机器人后,也展示了其自研的类人形机器人“小五”。
OpenAI在与Figure AI“分手”后,迅速启动了自有人形机器人项目,并积极招聘硬件团队成员;Meta也开始投资AI驱动的人形机器人项目。
此外,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企业也加入了这场竞争:普渡机器人发布了PUDU D9;新松机器人宣布即将推出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洛必德推出P1;追觅展示了其人形机器人;里工实业推出“里掂D1”。
万亿级市场前景诱人,但挑战依然严峻

(智元机器人动作数据采集)
智元研究院院长姚卯青认为,企业布局新业务是正常战略,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是重要驱动力。小米的成功案例就印证了这一点。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院院长卢瀚宸分析,人形机器人被视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AI大模型技术的突破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加上与智能汽车的相似性和交叉性日益增强,使其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万亿级赛道。他预测,2025年将有更多企业入局,其中不乏科技巨头和车企。
洛必德科技COO侍启山表示,布局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企业避免被淘汰的必然选择。
多家权威机构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越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摩根士丹利预测,该赛道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达60万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在2050年的市场规模可能达到6万亿元。
然而,目前人形机器人仍处于商业化初期,技术突破、共性问题解决和场景落地仍是产业界关注的重点。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技术水平类似于自动驾驶的L2阶段,实现商业价值的L3阶段仍需巨大的技术突破。
姚卯青表示,欢迎更多企业加入,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他认为,当前赛道并不拥挤,更重要的是专注于技术和产品的突破。
一些创业者则认为,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即将到来,只有少数巨头才能最终胜出。孙博认为,华为、小米等具备大规模制造能力的企业胜算最大。
但也有人持乐观态度,认为人形机器人市场足够大,能够容纳更多企业。马斯克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的产量可能达到20亿到30亿台。开普勒人形机器人CEO胡德波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量产和商业化落地的元年,企业需要找到合适的应用场景,实现差异化竞争。
以上就是人形机器人赛道究竟有多“挤”?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