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解Linux系统启动过程:从BIOS自检到登录界面
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可概括为:BIOS自检 → 引导加载程序(GRUB/LILO) → 内核加载 → init进程启动 → 系统初始化 → 登录界面。 下面将对各个阶段进行详细阐述:
功能列表:底层程序与前台页面分离的效果,对页面的修改无需改动任何程序代码。完善的标签系统,支持自定义标签,公用标签,快捷标签,动态标签,静态标签等等,支持标签内的vbs语法,原则上运用这些标签可以制作出任何想要的页面效果。兼容原来的栏目系统,可以很方便的插入一个栏目或者一个栏目组到页面的任何位置。底层模版解析程序具有非常高的效率,稳定性和容错性,即使模版中有错误的标签也不会影响页面的显示。所有的标
0
dd if=/dev/sda of=mbr.bin bs=512 count=1 od -xa mbr.bin
(/dev/sda替换为你的引导磁盘)
/etc/inittab (或systemd)文件执行相应的脚本,进行系统初始化工作,例如设置键盘、字体、加载模块、配置网络等。
/etc/inittab (或systemd)文件执行一系列初始化脚本,例如/etc/rc.d/rc.sysinit,完成系统初始化。 初始化完成后,系统进入登录界面,等待用户登录。
通过以上步骤,Linux系统完成启动过程,进入可操作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Linux系统普遍使用systemd代替传统的init系统,其启动流程更为复杂,但基本原理与上述过程类似。
以上就是分析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