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智能聊天, 问答助手, AI 智能搜索, 免费无限量使用 DeepSeek R1 模型☜☜☜

2023 年年中,GSMA 发布了新的 eSIM IoT 规范 SGP.32,这项新的远程配置标准提供简化的集成,确保供应商之间的无缝切换并加快上市时间,从而为物联网领域的大规模部署扫清了障碍,是助推整个 eSIM 生态繁荣的关键一步。
两年过去了,新一代 eSIM 标准到底为物联网产业带来了什么,其最核心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近日,RCR Wireless 的资深媒体人 James Blackman 分享了其在 SGP.32 标准主题网络研讨会上,从数位行业专家收集到的观点,为重新理解新一代 eSIM 标准提供了独特d洞察和视角。笔者觉得很有启发意义,在此进行编译和分享:
过去 15 年,eSIM 的采用主要局限于汽车与能源公用事业行业,这主要归因于高集成门槛与部署成本。此前的 eSIM 架构既昂贵又不灵活。
2014 年推出的 SGP.02 规范,尽管在当时被视为传统 M2M 部署的重大突破,但要接入新的运营商需要高昂的互操作性开发投入(“动辄六位数”),这导致企业客户往往被锁定在最初选择的设备与网络组合中。另一方面,2016 年发布的新标准虽然适用于具备用户界面的消费类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但对于无头(headless)物联网终端完全不可行。
SGP.32 的目的就是要改变这种状况——GSMA 推出该架构的重要背景之一,是全球各地针对数据漫游与本地化的监管政策正在收紧。过去,像宝马和苹果这样的巨头还能承担更换运营商的高昂成本,但如今,这已成为所有物联网设备商的法律义务,而不是商业选择。
全球范围内,“永久漫游”禁令和限制日趋普遍,严重影响物联网业务的全球化部署。这些规定原本是为了限制消费类用户长期连接非本地网络(一般限制在 90–180 天),但对于需要长期联网的物联网设备来说几乎等于“封杀”。受限制或禁令影响的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埃及、印度、尼日利亚、沙特、阿联酋、新加坡和土耳其。如果没有与当地运营商提前签订协议,向这些市场交付基于 eSIM 的 IoT 方案几乎不可行,甚至被企业直接放弃。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主权立法不断演进,要求明确数据采集、处理、存储的位置,也倒逼远程配置机制更加灵活。
GSMA 的回应是推出 SGP.32,并巧妙地允许其兼容现有的 SGP.22 消费级远程配置基础设施,以降低运营商的技术切换成本,从而更快支持物联网市场。
基于 SGP.32 标准的改进,客户可以在工厂为设备预装配置文件,如果该设备随后被运往限制永久漫游的国家,便可以轻松地更改为当地运营商的配置文件。与管理多张实体 SIM 卡和物流流程相比,这种做法降低了成本和复杂性。
预计 SGP.32 的首批部署将出现在 2025 年下半年,届时相关平台和设备完成认证。广泛采用可能发生在 2026 年,而 Kaleido Intelligence 预测 2027/2028 年将是拐点,届时超过一半的新物联网连接将采用 eSIM。
此前业内有个经常被提起的观点,就是 SGP.32 带来的远程配置灵活性,将促使服务商(尤其是 MVNO)根据网络质量、价格和性能,在不同运营商之间“动态切换”物联网设备的连接——但这种认知其实并不准确。
虽然在技术上,eSIM 的本地配置切换是可行的,但现实中,这种即时切换并未获得广泛支持。更可能的情况是:移动运营商会将 eSIM 锁定在特定的 eIM 上,从而重新构建起类似 SGP.02 时代那种基于 SMDP+/SM-SR 的封闭绑定机制。
归根结底,即便网络管理具备远程与灵活性,也始终是一件复杂的事。企业并不希望频繁切换网络,只是为了略微优化信号或节省成本。他们更不想过多了解底层的连接技术或承载网络。这也是几乎所有数字化咨询机构反复强调的一个“看似新发现”:客户不关心底层技术,他们只要它“正常运行”。
而这,恰恰是新一代 eSIM 的“秘密武器”所在——真正的价值在于风险规避,而非机会主义式的网络切换。它为企业提供的是一种生命周期内的“保险”:以防未来 10~15 年内,网络信号或运营商发生变化或退出市场。对于依赖联网的关键型业务与关键任务型设备而言,这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能力。
随着新型 RSP(远程 SIM 配置) 机制的引入,物联网领域的权力格局正逐步从传统移动网络运营商(MNO)转向更具灵活性的玩家。
市场研究机构 Transforma Insights 指出,运营商在赋予网络访问权限方面日益谨慎,尤其在 eSIM 领域——这表明它们对于用户流失表现出某种“被害妄想式的警惕”。一些传统运营商对“任意切换网络”的可能性存在“某种程度的犹豫”,可能会促进新 eSIM 锁定机制的应用。
但如前所述,企业并没有随意切换网络的动力,理性与逻辑将会主导行为,甚至应该鼓励运营商将自己的服务打造成一种优势。运营商真正关注的是设备安全、认证与网络资源利用的保障机制,而非 MVNO 合作伙伴引发的“无法控制的剧烈变动”。不过,这场权力转移也为 MVNO 带来了新的机会。
一些 MVNO(移动虚拟运营商) 正在与 MNO 建立更紧密的协同关系,甚至在某些场景下颠覆了旧的 MVNO 模式:MNO 反过来“搭载”在 MVNO 的基础设施上运营。这种基础设施通常基于云平台,更加灵活、具备全球覆盖能力,具备南向(SIM 配置、厂商平台)与北向(漫游服务、网络 API)集成能力,能够管理计费与设备生命周期。
例如,新加坡最大运营商 Singtel 正借助虚拟物联网网络运营商 floLIVE 构建其全新的全球 IoT 战略,尤其希望借此发力具备远程 eSIM 配置能力的场景,尤其是面向汽车供应链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反转了传统的 MVNO 关系 —— 新加坡本地的传统 MNO Singtel 反而搭载在其 MVNO 合作伙伴 floLIVE 的云原生核心网络上,后者具备全球覆盖能力并符合各地合规要求。
Bootstrap4的默认粉色主题模板,解压后可直接当做静态页面使用,与官方内容基本完全一致。 使用ie或其他浏览器在查看时如果没有效果,可能是浏览器阻止了网页上的部分内容,请允许它们并重新查看页面。
229
Transforma Insights 认为,这些 MVNO 的能力可能促使其在未来扮演“协调者/编排者(Orchestrator)”角色,在 eIM 驱动的 RSP 与端到端的漫游与计费体系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无论如何,物联网市场的角色分工正在改变,新 eSIM 规范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进程。一方面,数据转售对于 MVNO 的吸引力在减弱;但另一方面,MNO 也意识到自己无法独自完成一切。结合 eSIM 新规范,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格局:MNO 借助 MVNO 平台扩大覆盖、管理终端,但仍由 MNO 负责销售、签约与合同管理;而 MVNO 正逐渐转向更为间接的支持角色,为 MNO 提供后端运营服务。
在物联网设备大规模部署的背景下,如何高效管理设备连接成为行业痛点。IFPP(工厂内配置文件配置)应运而生,它通过在生产阶段预先配置 SIM 卡网络信息,实现了设备即插即用,成为提升制造效率与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技术。
SGP.32 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为 iFPP 提供技术基础,该机制将在即将发布的 SGP.41 框架中正式定义,并在 SGP.42 中规范,预计发布时间为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SGP.41 框架特意保持“宽松”,以支持当前试验性方案向商业化落地过渡。根据定义,iFPP 允许设备制造商(OEM)在设备生产阶段就加载 eSIM 配置文件,而不必等到设备部署后再通过空中下载完成激活,这样可以避免耗电并危及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iFPP 能显著降低 SKU 复杂度与后续管理成本 —— 因为一旦设备出厂后需连接不同的本地网络,传统方式会使 SKU 数量激增,增加维护负担。
OEM可以制造一台完全通用的、带嵌入式 eSIM 的设备,然后在两分钟内完成测试——SGP.32 的关键突破是让 eIM 成为一个中介代理,能够将配置包安全地下发至设备或生产线。理论上,这将彻底解决低功耗蜂窝物联网设备在生产环节的配置瓶颈问题。
许多 OEM 认为选好模组、天线、连接方案就行了,SIM 卡是别人的事,但如果在生产环节选错了 SIM 方案,未来整个生命周期的总拥有成本(TCO)就会上升。对于那些对设备生命周期、电池续航与监管合规有高度要求的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游戏规则改变者”。
在如今具备强大灵活性的 eSIM 时代,设备制造商(OEM)被鼓励在早期主动介入 SIM 配置环节,而非继续将其视为电信运营商的责任。
即使在新的 eSIM 时代,碎片化、系统复杂性和投资回报率(ROI)依然是物联网制造商面临的主要障碍。切换运营商仍需面对新的合同、服务等级协议(SLA)和平台集成问题,这使得多运营商部署变得复杂且昂贵,反而可能促成新的 MVNO 商业价值模型。
eSIM 的初始成本更高,而难以量化的财务收益指标又使得其商业论证更具挑战。eSIM 总体上始终会比传统 UICC(物理 SIM 卡)方案更贵,这将是长期存在的现象。这也意味着贴片型、可打印型(最终可一次性使用)的蜂窝智能标签产品,很可能不会成为 SGP.32 的目标市场。
市场中会有一部分用户对成本高度敏感,他们不会采用 eSIM 方案,因为门槛实在太高。因此,他们可能会考虑使用 soft SIM(软 SIM)解决方案,但那只会是一个非常小众的细分市场。但 eSIM 相关解决方案商也有必要加强市场教育,让企业意识到:在设备生命周期中,前期多投入一些成本,往往能避免未来更大的支出。物联网领域最大的挑战是“思维方式”。企业常常犯下的根本性错误在于:为了节省物料成本,而忽略了后期的运营成本,早期的设计决策往往对企业的长期回报影响巨大。
总而言之,从工厂到现场,务必深思熟虑。投资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的技术——从 SIM 卡到网络、到应用,再到成果和回报。
参考资料:
A new era for cellular IoT – five ways eSIM changes everything,Rcrwireless
Singtel reboots global IoT with floLIVE core and eSIM platform,Rcrwireless
SGP.32新标准重塑物联网应用格局,Telenor IoT
eSIM重磅进展!物联网市场的游戏规则改变者来了,物联网智库
以上就是是时候重新理解 eSIM 了!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