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后端开发 > C++ > 正文

C++如何在智能指针中管理动态数组

P粉602998670
发布: 2025-09-03 08:36:01
原创
772人浏览过
最推荐使用 std::unique_ptr<T[]> 管理动态数组,因其能自动调用 delete[] 避免内存泄漏;若需共享所有权,可用带自定义删除器的 std::shared_ptr;但多数情况下应优先选用 std::vector,因其兼具自动管理、丰富接口与优良性能。

c++如何在智能指针中管理动态数组

在C++中,管理动态数组与智能指针结合使用,最直接且推荐的方式是利用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它专为动态数组设计,能确保在对象生命周期结束时自动调用正确的
delete[]
登录后复制
操作,从而避免内存泄漏。如果确实需要共享所有权,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也能做到,但它需要一个自定义的删除器来正确处理数组释放。不过,话说回来,在大多数现代C++场景里,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往往是更安全、更方便且性能同样出色的默认选择。

解决方案

当我们需要在堆上分配一个动态数组时,传统的做法是使用

new T[size]
登录后复制
,然后手动
delete[]
登录后复制
。这极易出错,稍不留神就会忘记释放内存,或者更糟的是,用
delete
登录后复制
而非
delete[]
登录后复制
释放数组,导致未定义行为。智能指针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类问题。

1.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独占所有权的最佳选择

这是管理动态数组最直接、最安全的方法,尤其当你确定数组的生命周期与智能指针的生命周期完全绑定,且没有其他地方需要共享该数组时。

std::unique_ptr
登录后复制
有一个特化版本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它明确知道自己管理的是一个数组,因此在析构时会自动调用
delete[]
登录后复制

立即学习C++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include <memory>
#include <iostream>

void process_data(int* arr, size_t size) {
    for (size_t i = 0; i < size; ++i) {
        arr[i] *= 2;
    }
}

int main() {
    // 创建一个包含10个int的动态数组
    std::unique_ptr<int[]> arr_ptr = std::make_unique<int[]>(10); // C++14及更高版本推荐
    // 或者 C++11 风格:
    // std::unique_ptr<int[]> arr_ptr(new int[10]); 

    for (int i = 0; i < 10; ++i) {
        arr_ptr[i] = i + 1; // 像普通数组一样访问元素
    }

    std::cout << "Original array elements: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td::cout << arr_ptr[i] << " ";
    }
    std::cout << std::endl;

    // 可以获取原始指针传递给C风格API
    process_data(arr_ptr.get(), 10);

    std::cout << "Processed array elements: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td::cout << arr_ptr[i] << " ";
    }
    std::cout << std::endl;

    // arr_ptr超出作用域时,会自动调用 delete[] arr_ptr.get()
    return 0;
}
登录后复制

std::make_unique<int[]>(10)
登录后复制
是C++14引入的,它避免了显式
new
登录后复制
,并提供了异常安全保证,我个人觉得,这是更现代、更安全的写法。

2.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与自定义删除器:共享所有权

如果你的动态数组需要被多个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实例共享,那么情况就稍微复杂一点。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的默认删除器只会调用
delete
登录后复制
,而不是
delete[]
登录后复制
。这意味着,如果你直接这样用:
std::shared_ptr<int> shared_arr(new int[10]);
登录后复制
,那么在
shared_arr
登录后复制
析构时,会调用
delete
登录后复制
而不是
delete[]
登录后复制
,这会导致未定义行为。

正确的做法是提供一个自定义的删除器(通常是一个lambda表达式),明确告诉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如何释放数组内存:

#include <memory>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 后面会提到

int main() {
    // 使用自定义删除器管理动态数组
    std::shared_ptr<int> shared_arr(new int[10], [](int* p) {
        std::cout << "Custom deleter called for shared_arr, deleting array." << std::endl;
        delete[] p;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hared_arr.get()[i] = (i + 1) * 10; // 通过get()获取原始指针访问
    }

    // 可以创建其他shared_ptr实例共享所有权
    std::shared_ptr<int> another_shared_arr = shared_arr;

    std::cout << "Shared array elements: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td::cout << shared_arr.get()[i] << " ";
    }
    std::cout << std::endl;

    // 当所有shared_ptr实例都超出作用域时,自定义删除器会被调用一次
    return 0;
}
登录后复制

这里有个细节,

std::shared_ptr<int>
登录后复制
而不是
std::shared_ptr<int[]>
登录后复制
。这是因为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没有像
std::unique_ptr
登录后复制
那样为数组提供特化版本。因此,当你使用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管理数组时,你实际上是管理一个指向数组第一个元素的指针,并依赖自定义删除器来正确地释放整个数组。访问元素时,你需要通过
get()
登录后复制
方法获取原始指针,然后进行指针算术或使用下标操作符。

3.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大多数情况下的首选

我个人认为,除非有非常特殊的原因,比如需要与C风格API高度兼容,或者对内存布局有极致的控制需求,否则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几乎总是管理动态数组的最佳选择。它提供了RAII(资源获取即初始化),自动内存管理,以及丰富的API(如迭代器、容量管理、元素访问方法等),并且通常在性能上与原始数组不相上下。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int main() {
    std::vector<int> vec(10); // 创建一个包含10个int的动态数组

    for (int i = 0; i < 10; ++i) {
        vec[i] = i * 100; // 像普通数组一样访问元素
    }

    std::cout << "Vector elements: ";
    for (int i = 0; i < vec.size(); ++i) {
        std::cout << vec[i] << " ";
    }
    std::cout << std::endl;

    // vec超出作用域时,会自动释放内存
    return 0;
}
登录后复制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内部已经处理了内存的分配和释放,并且提供了类型安全和边界检查(在调试模式下)。它的接口设计也更加现代化和易用。

为什么不能直接用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管理数组?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区,我见过不少新手会犯这样的错误。核心问题在于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在析构时调用的内存释放函数不同。

当你声明

std::unique_ptr<T> ptr(new T[size]);
登录后复制
时,你创建了一个
unique_ptr
登录后复制
,它被设计来管理单个对象
T
登录后复制
。因此,当
ptr
登录后复制
超出作用域时,它的析构函数会调用
delete ptr.get();
登录后复制

MagicStudio
MagicStudio

图片处理必备效率神器!为你的图片提供神奇魔法

MagicStudio 102
查看详情 MagicStudio

然而,如果你用

new T[size]
登录后复制
分配了一个数组,正确的释放方式是
delete[] ptr.get();
登录后复制

所以,当

delete
登录后复制
被用于释放通过
new[]
登录后复制
分配的内存时,就会导致未定义行为(Undefined Behavior, UB)。这意味着程序可能会崩溃,可能会泄漏内存,也可能表面上看起来正常运行,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在某个不相关的代码路径中,问题会突然暴露出来,这种错误调试起来非常痛苦。

简单来说,

delete
登录后复制
delete[]
登录后复制
不是可以互换的。
delete
登录后复制
针对单个对象,
delete[]
登录后复制
针对数组。它们在底层可能执行完全不同的操作,例如
new[]
登录后复制
可能会在实际数据之前存储数组的大小信息,而
delete[]
登录后复制
会利用这些信息。如果只调用
delete
登录后复制
,这些信息可能不会被正确处理,导致内存损坏。

// 错误的示例,会导致未定义行为!
std::unique_ptr<int> bad_array_ptr(new int[10]); 
// 当 bad_array_ptr 析构时,会调用 delete (int*) 而不是 delete[] (int*)
// 这就是问题所在。
登录后复制

所以,请务必记住:管理动态数组,要用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而不是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这是C++类型系统和内存管理规则的一个重要细节。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中管理动态数组需要注意什么?

正如前面提到的,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在设计上没有为数组提供像
std::unique_ptr
登录后复制
那样的特化版本。这意味着,如果你想用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来管理
new T[size]
登录后复制
分配的动态数组,你必须提供一个自定义的删除器。

最关键的注意事项就是:不要忘记自定义删除器,并且确保删除器调用的是

delete[]
登录后复制

// 错误示范:没有自定义删除器
// std::shared_ptr<int> my_shared_array(new int[5]); // 同样是未定义行为!

// 正确示范:使用lambda表达式作为自定义删除器
std::shared_ptr<int> my_shared_array_correct(new int[5], [](int* p) {
    std::cout << "Custom deleter for shared_ptr array called." << std::endl;
    delete[] p; // 确保是 delete[]
});
登录后复制

自定义删除器是一个可调用对象(函数指针、函数对象或lambda),它接受一个原始指针作为参数,并负责释放该指针指向的资源。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会在最后一个引用计数归零时调用这个删除器。

如果你忘记提供自定义删除器,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会使用其默认的删除器,它会调用
delete
登录后复制
。这和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犯的错误一样,导致未定义行为。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当使用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管理数组时,你通常需要通过
get()
登录后复制
方法获取原始指针来访问数组元素,例如
my_shared_array_correct.get()[i]
登录后复制
。这是因为
std::shared_ptr<T>
登录后复制
operator[]
登录后复制
没有为数组语义重载,它只是一个指向单个
T
登录后复制
的智能指针。

虽然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提供了这种灵活性,但它也带来了一定的开销。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需要维护一个控制块来存储引用计数和删除器等信息,这会占用额外的内存。而且,引用计数的增减通常涉及到原子操作,这在多线程环境下会引入同步开销。因此,除非你确实需要共享动态数组的所有权,否则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往往是更轻量级的选择。

什么时候应该优先考虑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而不是智能指针管理动态数组?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也是现代C++编程中一个重要的设计决策。我几乎可以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都应该成为你管理动态数组的首选,而不是直接使用智能指针来包装
new T[]
登录后复制

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理由,说明为什么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常常是更好的选择:

  1. RAII 的完整实现与自动内存管理: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内部已经完美地实现了RAII。你不需要担心
    new
    登录后复制
    delete[]
    登录后复制
    的配对,它会自动处理内存的分配和释放。这大大减少了内存泄漏和悬空指针的风险。
  2. 丰富的API和功能: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不仅仅是一个内存容器,它是一个功能完备的序列容器。它提供了:
    • 动态大小调整: 你可以方便地添加或删除元素,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会自动处理内存的重新分配。这是
      new T[]
      登录后复制
      无法直接提供的。
    • 迭代器支持: 可以轻松地与STL算法(如
      std::sort
      登录后复制
      ,
      std::for_each
      登录后复制
      等)配合使用。
    • 边界检查:
      at()
      登录后复制
      方法提供运行时边界检查(尽管
      operator[]
      登录后复制
      不提供,但调试时可以帮助发现问题)。
    • 容量管理:
      capacity()
      登录后复制
      ,
      reserve()
      登录后复制
      ,
      shrink_to_fit()
      登录后复制
      等方法可以让你更好地控制内存使用。
    • 构造函数和赋值操作: 提供了方便的复制、移动语义。
  3. 类型安全:
    std::vector<T>
    登录后复制
    明确表示它包含
    T
    登录后复制
    类型的元素,并提供类型安全的访问。
  4. 性能通常足够好: 很多人可能误以为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会有很大的性能开销。但实际上,现代C++编译器对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的优化非常到位。它的元素是连续存储的,这与原始数组一样,因此缓存局部性很好。对于绝大多数应用来说,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的性能表现与原始数组几乎没有区别,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因为更好的内存管理策略而表现更优。
  5. 与现代C++生态系统的无缝集成: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是STL的核心组件,与C++标准库中的其他部分(如算法、迭代器)配合得天衣无缝。

那么,什么时候会考虑智能指针管理

new T[]
登录后复制
呢?

  1. C风格API的互操作性: 当你需要将一个动态数组的原始指针传递给一个只接受
    T*
    登录后复制
    void*
    登录后复制
    的C风格函数或库时,
    std::unique_ptr<T[]>::get()
    登录后复制
    std::shared_ptr<T>::get()
    登录后复制
    就可以派上用场。虽然
    std::vector<T>::data()
    登录后复制
    也能提供这个功能,但在某些特定场景下,智能指针可能更直接。
  2. 极度内存敏感或特殊分配需求: 某些非常底层或嵌入式系统编程中,你可能需要使用自定义的内存分配器(例如,从预分配的内存池中分配),而这些分配器可能不兼容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的默认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手动
    new T[size]
    登录后复制
    并用智能指针管理可能是一种选择。但这非常罕见,且需要深入理解内存管理。
  3. 遗留代码的现代化: 如果你正在处理大量使用
    new T[]
    登录后复制
    的遗留C++代码,并且希望逐步引入RAII,那么将这些裸指针包装到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std::shared_ptr<T>
    登录后复制
    (带自定义删除器)中,是一个相对低风险的重构策略。

总而言之,我的建议是:总是从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开始考虑。只有当
std::vector
登录后复制
明确无法满足你的特定需求(通常是与C接口的深度集成或极端的自定义内存管理)时,才转向
std::unique_ptr<T[]>
登录后复制
。而
std::shared_ptr
登录后复制
管理动态数组,则是在需要共享所有权且必须使用
new T[]
登录后复制
时的最后手段。
这样做能让你的代码更健壮、更易读、更易维护。

以上就是C++如何在智能指针中管理动态数组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最佳 Windows 性能的顶级免费优化软件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下载
来源:php中文网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
最新问题
开源免费商场系统广告
热门教程
更多>
最新下载
更多>
网站特效
网站源码
网站素材
前端模板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举报中心 意见反馈 讲师合作 广告合作 最新更新 English
php中文网:公益在线php培训,帮助PHP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服务号 技术交流群
PHP中文网订阅号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PHP中文网APP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