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月 21 日消息,科技媒体 Wccftech 昨日(11 月 20 日)发布文章指出,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中,针对谷歌、亚马逊等大型科技企业自研 ASIC 芯片所带来的竞争压力,英伟达 CEO 黄仁勋作出了公开回应。
据该报道,随着谷歌推出 TPU、亚马逊推出 Inferentia 等专用芯片,业内对其是否能在 AI 领域挑战英伟达主导地位的讨论持续升温。特别是在 AI 工作负载逐渐从“训练”转向“推理”的背景下,有观点认为英伟达的硬件优势可能被削弱。
对此,黄仁勋在回应分析师提问时明确表示,AI 技术领域的真正竞争,并非企业之间的直接对抗,而是顶尖工程团队之间的比拼。
他强调:“你并不是在和一家公司竞争,而是在与多个精英团队较量。全球范围内,能够设计出如此复杂系统的卓越工程团队寥寥无几。” 在他看来,英伟达拥有一支世界领先的研发队伍,其快速迭代和系统整合能力构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这一表态的背景,是近期 AI 初创公司 Anthropic 的战略选择。该公司宣布将基于英伟达的 Blackwell 和 Rubin 架构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又与谷歌达成协议,采购其最新的 Ironwood TPU。
这种“双平台布局”引发外界对 ASIC 实际效能的质疑。黄仁勋借此案例说明,真正的竞争优势不在于单一芯片的性能,而在于背后支撑整个技术体系的工程实力与生态完整性。
他进一步解释称,对云服务商(CSP)而言,简单地部署一款自研 ASIC 并不能带来显著效益,反而是采用英伟达成熟解决方案更具综合优势。
关键原因在于,英伟达不仅提供高性能计算硬件,更构建了以 CUDA 为核心的完整软件生态。这一平台已被全球绝大多数 AI 开发者广泛使用,形成了极高的迁移成本和强大的网络效应。因此,即便对手能在硬件上实现算力对标,也难以复制 CUDA 所建立的庞大开发者社区与应用生态。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