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Python中利用位运算高效地统计一个整数二进制表示中连续前导1的数量。该方法通过巧妙地构造全1掩码并进行位异或操作,避免了字符串转换的开销,显著提升了性能。文章将深入解析核心算法,提供代码示例及性能对比,展示位操作在处理二进制数据时的强大优势。
在处理整数的二进制表示时,有时我们需要统计其从最高位开始连续的“1”的数量。例如,整数 6 的二进制表示是 0b110,其连续前导1的数量是 2。整数 7 的二进制表示是 0b111,其连续前导1的数量是 3。
下表展示了一些整数及其二进制表示和连续前导1的数量:
| 整数 | 二进制表示 | 连续前导1的数量 |
|---|---|---|
| 0 | 0b0 | 0 |
| 1 | 0b1 | 1 |
| 2 | 0b10 | 1 |
| 3 | 0b11 | 2 |
| 4 | 0b100 | 1 |
| 5 | 0b101 | 1 |
| 6 | 0b110 | 2 |
| 7 | 0b111 | 3 |
虽然可以通过将整数转换为字符串(如 f"{x:b}0".index("0"))来解决此问题,但这种方法涉及字符串操作,可能带来额外的性能开销。本教程的目标是探索一种纯粹基于位运算的高效解决方案。
立即学习“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
核心思想是利用位异或操作来“反转”目标整数的位,并结合 bit_length() 方法来计算前导1的数量。
def count_leading_ones(n: int) -> int:
"""
使用位运算统计整数二进制表示中连续前导1的数量。
"""
if n == 0:
return 0
# 1. 获取整数的实际位长度
# 例如,对于 6 (0b110),bit_length() 返回 3
# 对于 7 (0b111),bit_length() 返回 3
original_bit_length = n.bit_length()
# 2. 创建一个与 n 具有相同位长度的全1掩码
# 例如,如果 original_bit_length 是 3,则 (1 << 3) - 1 得到 0b111 (7)
all_ones_mask = (1 << original_bit_length) - 1
# 3. 将 n 与全1掩码进行位异或操作
# 异或操作的效果是:如果对应位相同则为0,不同则为1。
# 结合全1掩码,这意味着 n 中的 0 变为 1,1 变为 0。
# 例如: n = 0b110 (6)
# all_ones_mask = 0b111 (7)
# inverted = 0b110 ^ 0b111 = 0b001 (1)
# 例如: n = 0b111 (7)
# all_ones_mask = 0b111 (7)
# inverted = 0b111 ^ 0b111 = 0b000 (0)
inverted = (n ^ all_ones_mask)
# 4. 计算反转后数字的位长度
# 对于 inverted = 0b001 (1),bit_length() 返回 1
# 对于 inverted = 0b000 (0),bit_length() 返回 0
inverted_bit_length = inverted.bit_length()
# 5. 结果是原始位长度减去反转后数字的位长度
# 这个差值代表了原始数字中前导1的数量。
# 例如: original_bit_length = 3, inverted_bit_length = 1 => 3 - 1 = 2 (正确 for 0b110)
# 例如: original_bit_length = 3, inverted_bit_length = 0 => 3 - 0 = 3 (正确 for 0b111)
return original_bit_length - inverted_bit_length下面是完整的Python函数实现,并展示了其使用方式:
def count_leading_ones(n: int) -> int:
"""
使用位运算统计整数二进制表示中连续前导1的数量。
"""
if n == 0:
return 0
original_bit_length = n.bit_length()
all_ones_mask = (1 << original_bit_length) - 1
inverted = (n ^ all_ones_mask)
inverted_bit_length = inverted.bit_length()
return original_bit_length - inverted_bit_length
# 示例:计算0到7的连续前导1数量
print("--- 0到7的连续前导1数量 ---")
for i in range(8):
print(f"{i} {bin(i)}: {count_leading_ones(i)}")
# 更多示例
print("\n--- 更多示例 ---")
print(f"15 (0b1111): {count_leading_ones(15)}") # 4
print(f"8 (0b1000): {count_leading_ones(8)}") # 1
print(f"12 (0b1100): {count_leading_ones(12)}") # 2
print(f"0 (0b0): {count_leading_ones(0)}") # 0运行上述代码,将得到以下输出:
--- 0到7的连续前导1数量 --- 0 0b0: 0 1 0b1: 1 2 0b10: 1 3 0b11: 2 4 0b100: 1 5 0b101: 1 6 0b110: 2 7 0b111: 3 --- 更多示例 --- 15 (0b1111): 4 8 (0b1000): 1 12 (0b1100): 2 0 (0b0): 0
与基于字符串转换的方法相比,位运算方法通常具有更高的效率,因为它直接操作数字的二进制表示,避免了字符串的创建、解析和索引等开销。
我们可以使用 timeit 模块进行简单的性能测试:
import timeit
n_test = 123456789 # 用于测试的整数
# 位运算方法
bitwise_method = lambda: n_test.bit_length() - ((n_test ^ ((1 << n_test.bit_length()) - 1)).bit_length())
# 字符串转换方法
stringify_method = lambda: f"{n_test:b}0".index("0")
print(f"测试整数: {n_test} ({bin(n_test)})")
print(f"位运算方法耗时: {timeit.timeit(bitwise_method, number=1000000):.6f} 秒")
print(f"字符串方法耗时: {timeit.timeit(stringify_method, number=1000000):.6f} 秒")运行结果可能因机器而异,但通常会显示位运算方法明显更快:
测试整数: 123456789 (0b111010110111100110100010101) 位运算方法耗时: 0.29xxx 秒 字符串方法耗时: 0.37xxx 秒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位运算方法比字符串转换方法快约30%,这在需要频繁执行此类操作的场景中尤为重要。
通过掌握这种位运算技巧,开发者可以在Python中更高效地处理二进制数据,优化代码性能。
以上就是Python位运算:高效统计整数二进制表示中的连续前导1的详细内容,更多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