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索引底层基于InnoDB存储引擎的B+树实现,主键索引为聚簇索引,数据按主键物理存储,二级索引仅存索引列与主键值,查询需回表。B+树所有数据位于叶子节点,非叶子节点仅作导航,叶子间通过双向链表连接,支持高效范围扫描。树高通常2~4层,确保少量磁盘I/O完成查找。数据以16KB页为单位存储,页内记录有序并支持二分查找,页间双向链接便于遍历。插入删除可能引发页分裂或合并,自增主键可减少碎片。联合索引遵循最左前缀原则,避免对索引列进行函数操作或类型转换,否则导致索引失效。范围查询后,后续列无法使用索引。通过EXPLAIN分析执行计划,确认索引命中情况,结合覆盖索引可避免回表,提升查询效率。

MySQL索引的底层实现主要依赖于存储引擎,而最常见的存储引擎InnoDB采用的是B+树作为其索引的核心数据结构。理解索引的底层机制,有助于优化查询性能、合理设计表结构和索引策略。
InnoDB中的主键索引(聚簇索引)和二级索引都基于B+树实现。B+树是一种多路平衡搜索树,具备以下特点:
以主键索引为例,叶子节点中直接存放完整的行数据;而二级索引则只存储索引列值和对应的主键值,查找时需回表(即根据主键再去主键索引中查完整数据)。
InnoDB默认将主键作为聚簇索引,这意味着表数据按主键顺序物理存储。如果没有显式定义主键,InnoDB会自动选择一个唯一非空索引,若也没有,则隐式创建一个6字节的ROWID作为主键。
因此,尽量避免在二级索引上进行大量SELECT * 查询,可通过覆盖索引(索引包含所有查询字段)避免回表。
InnoDB将数据按页(默认16KB)为单位存储在磁盘上。每个B+树节点对应一个数据页,页内包含多个索引记录,并通过槽(slot)和页目录(page directory)实现快速定位。
频繁的随机插入会导致页分裂增多,建议使用自增主键减少碎片,提升写入性能。
即使建立了索引,若SQL写法不当,也可能导致索引失效。常见注意事项包括:
使用 EXPLAIN 分析执行计划,确认是否命中预期索引,是调优的重要手段。
基本上就这些。MySQL索引的高效源于B+树的稳定查询性能和合理的磁盘组织方式。掌握其底层逻辑,才能写出真正高效的SQL。
每个人都需要一台速度更快、更稳定的 PC。随着时间的推移,垃圾文件、旧注册表数据和不必要的后台进程会占用资源并降低性能。幸运的是,许多工具可以让 Windows 保持平稳运行。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