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视频主题与方向:
在着手创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你想表达的内容。是想拍一段美食教学、旅行日记,还是科普类短视频?清晰的主题有助于后续流程的顺利推进。例如,我们这次的目标是制作一个“家庭自制巧克力蛋糕”的视频,这将成为整个项目的核心主线。
2、撰写详细提示语:
提示词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输出结果的精准度。为了让 DeepSeek 更好地理解你的需求,需要提供尽可能具体的描述。比如针对上述主题,可以这样写提示词:“场景设定为温馨的家庭厨房,完整呈现巧克力奶油蛋糕的制作全过程,涵盖食材准备、面糊搅拌、入炉烘烤及最后的裱花装饰,每个环节需包含动作细节和配套解说内容。” 越细致的指令,越能引导AI生成符合预期的文本内容。
3、获取分镜脚本与配音文案:
将优化后的提示词输入 DeepSeek,系统便会自动生成一套完整的分镜脚本与对应的旁白文字。例如,在时间码 0:00 - 0:10 的部分可能会显示:“镜头展示桌面上整齐摆放的面粉、鸡蛋、可可粉、黄油等原料”,同时附带旁白:“今天我们来亲手做一款香浓可口的巧克力蛋糕,先准备好所有材料。” 这样一来,视频的整体结构就清晰可见了。
4、对生成内容进行润色调整:
虽然 DeepSeek 输出的结果已经具备较高可用性,但仍建议人工审阅并修改。检查逻辑是否通顺、语言是否自然、步骤是否有遗漏或重复。若发现某一步骤说明不够清楚,如“打发奶油”缺乏细节,可补充操作时长、状态描述等内容,使脚本更加完善。
5、使用图像工具生成对应画面:
DeepSeek 本身不支持图像生成,但我们可以将其产出的脚本作为基础,提取关键画面描述,并转换成适合图像AI模型识别的提示语。例如从“将面糊倒入模具”这一句提炼出:“一位家庭厨师在明亮厨房中,正缓缓将棕色浓稠的蛋糕糊倒入金属圆形模具,光线柔和,画面色彩饱满”,然后输入到 Midjourney、妙画或即梦等绘图工具中,生成高质量静态图像。

6、将图片转化为动态片段:
获得静态画面后,下一步是让它们“动起来”。可借助 AI 视频生成平台如可灵、Vidu 或海螺 AI 来实现。这些工具能够根据单张图片推测动作趋势,生成流畅的短片。比如“倒面糊”的画面就能被扩展为几秒钟的真实感动作序列。不同工具有各自优势——可灵擅长处理精细动作,Vidu 出片速度快,海螺 AI 则在人物表情还原上表现优异,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
7、整合素材完成后期剪辑:
最后一步是将所有动态片段导入剪辑软件,如剪映、Adobe Premiere 等。依据 DeepSeek 提供的时间轴顺序拼接视频段落,同步加入生成的旁白音频和字幕。适当添加转场效果(如淡入淡出、滑动切换)提升视觉连贯性,再搭配轻快或温暖风格的背景音乐,增强整体观感体验。

尽管 DeepSeek 并不能直接输出视频文件,但它在整个创作链条中扮演着“智能大脑”的角色,帮助用户高效规划内容、组织脚本、协调多工具协作。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提示词策略与AI工具组合,你可以逐步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自动化视频生产模式。
Copyright 2014-2025 https://www.php.cn/ All Rights Reserved | php.cn | 湘ICP备20230357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