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
目录
收藏222
分享
阅读1042
更新时间2025-07-16
scroll-margin-inline-end 属性指定在行内方向上,吸附位置与容器之间的距离。
这意味着,当你停止滚动时,滚动会快速调整并在行内方向上停在指定的距离处,这个距离是指子元素末端的吸附位置与容器之间的距离。
行内方向是指下一字符相对于现有字符在行中的位置放置的方向,这也是具有 CSS display: inline; 的标签(如  和  标签)在文本中的布局方式。行内方向取决于书写语言,例如阿拉伯语的新字符是从右到左排列的,因此行内方向是从右到左的,而英文页面的行内方向是从左到右的。行内方向可以通过 CSS 属性 direction 和 writing-mode 定义。
吸附位置是指当你停止滚动时,子元素在容器中吸附到位的位置。
注意:此属性仅在行内方向上设置了 scroll-snap-align 属性为 'end' 时才起作用。
要看到 scroll-margin-inline-end 属性的效果,必须在子元素上设置 scroll-margin-inline-end 和 scroll-snap-align 属性,并在父元素上设置 scroll-snap-type 属性。
CSS 的 scroll-margin-inline 和 scroll-margin-block 属性与 CSS 属性 CSS scroll-margin-top 属性、scroll-margin-bottom、scroll-margin-left 和 scroll-margin-right 非常相似,但 scroll-margin-block 和 scroll-margin-inline 属性依赖于块方向和行内方向。
设置行内方向上从吸附位置到可滚动容器的距离:
div {
  scroll-margin-inline-end: 20px;
}
运行实例 »点击 "运行实例" 按钮查看在线实例
当
writing-mode 属性值设置为 vertical-rl 时,行内方向是向下。结果是元素的末端从右侧移动到底部:
div {
  scroll-margin-inline-end: 20px;
  writing-mode: vertical-rl;
}
运行实例 »点击 "运行实例" 按钮查看在线实例
当
direction 属性值设置为 rtl 时,行内方向是从右到左。结果是元素的末端从右侧移动到左侧:
div {
  scroll-margin-inline-end: 20px;
  direction: rtl;
}
运行实例 »点击 "运行实例" 按钮查看在线实例
scroll-margin-inline-end: 0|value|initial|inherit;
| 值 | 描述 | 
|---|---|
| 0 | 默认值。元素的默认 scroll-margin-inline-end 距离。 | 
| length | 
	 指定以 px、pt、cm 等为单位的距离。允许使用负值。 请参阅:CSS 单位。  | 
| initial | 将此属性设置为其默认值。参阅 initial。 | 
| inherit | 从其父元素继承此属性。参阅 inherit。 | 
| 默认值: | 0 | 
|---|---|
| 继承性: | 否 | 
| 动画制作: | 不支持。请参阅:动画相关属性。 | 
| 版本: | CSS3 | 
| JavaScript 语法: | object.style.scrollMarginInlineEnd="20px" | 
表格中的数字表示首个完全支持该属性的浏览器版本。
| Chrome | Edge | Firefox | Safari | Opera | 
|---|---|---|---|---|
| 69.0 | 79.0 | 68.0 | 14.1 | 56.0 | 
参考:CSS direction 属性
参考:CSS scroll-snap-align 属性
参考:CSS scroll-snap-type 属性
参考:CSS writing-mode 属性
相关
视频
RELATED VIDEOS
科技资讯
1
2
3
4
5
6
7
8
9
精选课程
							
							共5课时
17.2万人学习
							
							共49课时
77万人学习
							
							共29课时
61.7万人学习
							
							共25课时
39.3万人学习
							
							共43课时
70.9万人学习
							
							共25课时
61.6万人学习
							
							共22课时
23万人学习
							
							共28课时
33.9万人学习
							
							共89课时
125万人学习